寄养家庭老化、受虐失依儿少等呒人 家扶发「SOS求救」

台南家扶中心寄养国家队,呼吁更多人为爱接力。(张毓翎摄)

赖怡良(右二)、冯慧美(左二)夫妇担任寄养家庭已15年,当了16个孩子爸妈。(张毓翎摄)

北台南家扶中心表扬荣退的寄家。(张毓翎摄)

北台南家扶中心表扬荣退的寄家。(张毓翎摄)

老化是寄养家庭最大缺口之一,北台南家扶中心近5年来,努力招募到15户寄养家庭,但有达27户因届龄退休或生涯规划、照顾负荷而离开行列的寄家,寄家也从最高58户骤降到43户,每月近8名受虐失依儿少被迫等待或安置到机构。新血难招募,北台南家扶中心发出「SOS求救」,13日除表扬2户甫退休的寄家,也呼吁更多新血加入。

北台南家扶中心表示,以前需要寄养家庭服务的孩子,大多是原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济能力无法照顾,孩子家庭背景都比较单纯;不过,近几年他们观察到受虐失依的儿少,年龄有下降趋势,且较多过去处在暴力环境下,孩子出现发展迟缓现象,各项能力与同龄孩子比起来较落后,使得一些想加入寄家的父母会踌躇不前。

「通常前3年是关键期。」北台南家扶中心提到,一开始孩子到寄养家庭时,寄家都是全心全意,想好好照顾、关爱,但得来的,可能却是孩子顶嘴、不理不睬或不断挑战寄家的教养尺度,寄家不免难过或失望,有的会因此而打退堂鼓,其实大多数只要撑到第3年,如果还能支持下去,就有很大的机会做得长长久久。

赖怡良、冯慧美夫妇担任寄养家庭已15年,当了16个孩子的爸妈,照顾的儿少以青少年阶段居多;冯慧美回忆第1个孩子刚进来时只有小二,之后其他15个孩子,最小的年仅4岁,每个孩子的差异性都不同,她坦言「一开始的磨合期最困难」,后来相处久了、建立信任感内心戒心疙瘩会慢慢不见,有些孩子返回原生家庭后,还会写信问候,让她觉得温馨感动。

北台南家扶主任庄淑惠说,申请寄养家庭资格,为结婚超过2年(单亲亦可)、身心健康、具国中以上学历、年龄25至60岁、收入稳定且有足够空间的家庭。家扶原订于5月15日在永康服务处办理寄养家庭招募说明会,因应防疫政策,改为提出申请社工到府说明,意者请洽寄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