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资本活化、产业聚集,为什么说广东文化出海不再是孤军奋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今年8月,一只猴子腾空出世,掀起全球游戏界的热潮,《黑神话:悟空》成为文化出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黑神话:悟空》为例,近年来,网文、网游、网剧文化“新三样”成为出海新引擎,这背后离不开科技、金融等行业赋能。道理很简单:仿真还原的游戏场景离不开AI、空间计算和图形渲染等技术加持。而如果没有资本运作,顶级“爆款”也难以出世。

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早在文化“新三样”出海之前,我国文化制造产品就已经远销海内外:在广东,东莞从玩具加工作坊摇身一变成“世界潮玩之都”,深圳的电子显示屏已迭代多回,中山的灯具从村口小舞台登上国际大平台。

“如果说广东的文化出海才刚兴起,那么制造出海已经走过了20多年,广东本身就有出海基因,产品、制造、科技都走出去了,沿着这条路,文化出海会简单得多。”在11月22日,在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的文化出海专场活动上,利亚德集团总裁、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波表示。

202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营收超过2.2万亿元,其中核心领域营收超过1.3万亿元,增长超过10%。据估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5%,文化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7,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随着新技术和新模式涌现,文化产业愈发成为资本热土。如今再提“文化出海”,结合广东的智能制造优势,企业的目光应该放在哪里?在文化出海专场活动上,7位企业代表上台分享,随后举行座谈交流。

来自影视制作、行业服务、营销推广与科技创新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行业专家等一起,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文化内容集成智造产业体系,共同探讨了文化出海的多样可能。

科技、金融赋能文化出海

“数字文化”是本次专场活动上现场企业频频提及的一大热词。

“当下,文化出海,尤其是数字文化出海正当时。”中国电信国际公司高级市场经理余瑜观察到,新兴技术包括数字技术、虚拟主播、算法平台、AI技术在内,融入到整个数字文化当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出海。

而信息通信产业正是文化出海的一大强支撑。据余瑜介绍,中国电信是国内最早出海的运营商之一,目前业务已覆盖至欧美、亚太等地区。除了在全球遍布网络节点,中国电信还致力布局云算力,以期构建算力服务全链生态。

人工智能浪潮翻涌,文化产业是当下与科技结合最紧密的领域之一。深圳市天擎数字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营销中心总监吕晓琳就以企业重点板块之一——数字化内容制作和传播服务,介绍了在文化出海过程中数字内容的重要性。

“在行业内,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非常普遍,很多车企与手机品牌企业进行一系列线上发布会。此外,虚拟场景也可以应用于演唱会、游戏产品等场景中,而在线下的数字展厅呈现也是很常见的。”吕晓琳说。

在技术赋能下,数字文化出海成潮,并且赋予了文化内容以更高附加值与更多可能性。在活动现场,多家企业看到了短剧出海的无限可能,而这正是与数字技术结合十分紧密的文化业态之一。

广州光盒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MO梁剑认为,出海短剧正朝着百亿美元级蓝海市场跃升。2023年,枫叶互动率先出海,推出了ReelShort短剧平台,此后数十款短剧App在海外市场上线,下载量超3000万次,出海头部短剧平台总剧目数增长了10倍。进入2024年,包括银都机构等在内的专业影视公司也开始“下场”布局短剧出海,产业提效变现加速。

但本土化要求演员选择、场景设置、营销推广等方方面面都贴近当地文化。一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短剧制作公司负责人提到,现在到海外拍摄短剧成本很高,如果能够在广州,用AI技术还原场景,请欧美演员拍摄,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在海外宣发等方面,AI将会极大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除了技术,资金如何赋能企业出海也是文化企业十分关心的议题。“大湾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涉及资金、人员、要素的跨境流动,如何围绕这个产业的要素流动提供便利化的条件,这都需要进行创新和试点。”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副主任吕文关注文化出海中各项要素能否畅通流动。

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副秘书长王丹则提到,对于中小微文化企业来说,资本短缺是阻碍他们出海的一大痛点,因为前期推广费用高等因素,他们对政府资金方面的支持有着旺盛需求。

农业银行广州淘金支行国际业务产品服务负责人苏晓纯介绍,企业出海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数字文化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汇率波动的影响,农业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如外汇远期、掉期、期权等,帮助企业去锁定汇率、降低外汇风险。

现在文化出海是“打群架”

事实上,文化出海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多种形态,从单一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背后体现的是地区的完备产业链支撑。

“广东省将数字文化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大湾区身处国家改革开放产业前沿、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领先的数字文化产业先发优势,积极促进数字文化产业要素在大湾区便利流动,主动融入全球数字文化生产体系,努力探索我国文化贸易从文化产品出口到产能与智能模式输出的新模式。”广东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马必文在活动上说。

广东普星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表示,利用广东的优势,企业做了一系列探索,比如,自投、自建、自营了全国首家以纪实内容为主的产业园: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豆园Doc.Park),聚集高校、平台、制作机构等资源,通过创投、选片、参加节展、展映等方式,致力打造成为纪实文化产业生态和“全龄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平台。

广东咏声动漫公共事务总监龙金莲认为,文化IP与全产业链出海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我们认为原创内容、精品IP是出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也看到,广东有非常好的文化产业基础,儿童动漫的头部IP在广东起步较早,这个是我们非常好的优势。此外,广东有着良好的制造基础,还有非常完备的工业链,在完整产业链的打造和出海方面,我们还可以持续布局和发力。”

袁波介绍,根植广东,集团先后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开闭幕式、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的设备供应商与技术服务商。

“广东制造基础雄厚,有了这样的硬件条件,我们再与文化结合在一起,这些硬件设备和算法基础给予影视制作、数字人、游戏等以核心技术基础。”据袁波介绍,以励丰集团为例,目前集团形成了产业链闭环,硬件、软件与广东省博物馆等场景结合,也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生态闭环。

“开个玩笑,我们现在文化出海并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打群架’。”袁波戏称。

“这次来到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一方面很振奋,觉得大湾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蓬勃,但是也看到了一些挑战,看到了投资方和我们的企业方互相迫切对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大湾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正在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吕文说。

吕文所说的“新的发展模式”,分别指的是科技正在改变文化生产、数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企业出海生态面临变化。

在这样的形势下, 吕文提出,广东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容集成创新港,即在最新的国际数字贸易、文化贸易趋势背景下,结合大湾区自身的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构建集成智造的方式来打造文化生产基地。

在吕文的构想中,这样的“文化内容集成创新港”应该具备“两头在外”、利用科创技术进行集成、打造内容生产集群以及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完整生态体系,“我认为大湾区是在全国最具备这样的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