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牵罟文化重现!渔夫生活节带你体验古早捕鱼智慧

屏东县佳冬乡塭丰社区将举办渔村牵罟文化活动。(佳冬乡公所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佳冬乡牵罟活动重现早年渔村文化。(佳冬乡公所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早年在渔村常见的牵罟活动,现在已经消失,塭丰社区重现牵罟活动,让民众体验古早渔村文化。(佳冬乡公所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屏东县塭丰社区办理「渔夫生活节渔村牵罟文化活动」,26日将在佳冬乡塭子慈慧宫附近沙滩举行,除了传统牵罟活动,体验古早渔村文化,还有各种手作活动、市集,并且有生态志工导览鱼种纪录。

屏东县佳冬乡林边溪出海口左侧的塭丰村是传统小渔村,也是石斑鱼养殖重镇,早期牵罟活动在塭丰渔村非常盛行,随着渔业发展以及海岸线倒退,这种集合众人之力,将渔网拖上岸的捕鱼方式已不复见,社区近年致力转型深度旅游的休闲渔业,透过举办牵罟活动,让社区及游客认识渔村文化演变过程,体验早期渔民如何运用智慧与技巧捕鱼,也传承台湾特有渔业文化。

塭丰社区发展协会指出,早期因渔业资源丰富,衍生出多种捕鱼方式,然而以前并非人人都有资金造船,所以塭丰渔村发展出群体拉网的「牵罟」捕鱼方式,渔民先搭设简易的竹筏或舢舨,再载罟(渔网)出海撒网,将渔网围绕成倒U型、并在两翼各留1条长曳绳牵引,仰赖岸上数十名留守人力将渔货拉上岸,这些人力须在腰上「绑腰草(台语)」,以避免拉扯绳索时受伤,大伙合力将渔网拉上岸,并将渔货分送给协助的人。

塭丰社区表示,「牵罟」有着先民的智慧,不是随时可以进行的,要看水流方向及鱼群位置,所以早期牵罟的时间不一定是白天,黄昏或清晨都可能。另外,不管吃饱与否,只要船东家吆喝要拉网捕鱼,村内大人小孩通通往海边走,当下的辛苦滋味非外人能体会的,也形成地方特色歌谣「牵罟歌」。

佳冬乡公所与塭丰社区发展协会主办的牵罟活动已迈入第9年,塭丰社区发展协会表示,每年都力求变化,今年除了传统牵罟活动,还有咸鸭蛋、海藻爆爆珠、苔迪熊等各手作活动,下午有市集与表演活动,报名一律采团体或线上报名(https://reurl.cc/0dRv3o),每人收费799元,让游客体验早期渔民捕鱼、吃鱼的生活方式,中午吃佳冬特产石斑鱼海口饭汤、欣赏表演。

当天晚上7点30分,屏东县政府邀请纸风车剧团在佳冬六根庄三山国王庙前,演出《阿猴落地扫─屏东大小事》。剧团结合在地文化,以长辈耳熟能详的流行金曲45转,如宝岛曼波、四季红、 山顶上的黑狗兄的曲目及热情活泼的欢乐舞蹈,穿插幽默逗趣的生活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