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站遍布欧洲日韩,南京要不要跟?

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消息可谓是满天飞,前有长城和比亚迪的爱恨情仇,“在一起”到底是格局大还是情感绑架?后有欧洲新电池法,让电池出口阴云密布,一时间新能源之锂电池技术路线的可持续性引起了激烈讨论,这对于南京来说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发展新能源的目的是取代现有的化石能源,毕竟我国的石油产量并不算太高,自给率不足,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战略安全性不高,而且石油还与美元挂钩,也不是无限可再生资源,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中国必须要有取代燃油汽车的可靠技术,这是发展新能源的真正底层原因。

因此不管是锂电池技术还是其他的新能源技术,只要能够取代化石燃料且绿色环保可持续就是应该得到重视的技术,就值得深耕的。

目前国内应用的新能源技术是锂电池方案,其在国际上已经十分领先,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我们在锂电池技术上确定了很大的进步,并领先世界,但依然无法真正取代石油燃料,最主要的问题出在这几个方面:

1、续航里程损耗过大,标称500km的电动汽车,实际跑下来可能也就三百多,这简直是开玩笑,冬天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和手机一样掉电更快。

2、充电时间过长,和加注燃油对比,充电的时长实在有些不能接受。

3、电池寿命有限,前段时间保定电动公交车换不起电池的时间相信大家都知道,电池技术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安全问题依然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自燃率居高不下,相应的导致车辆保险费用也更高,事实上如果车辆的使用时间有限,省掉的油费都被保险吃掉了,这显然也很尴尬。

5、锂矿资源有限,这本身就不是可持续的,虽然现在还有钠电池的方案,但其能量密度比锂电池更低,总之依然不完美。这就需要在循环使用,资源再生方面做出努力。

当然中国在锂电池技术上的进步很快,就这几天宁德时代发布了4c级别的神行超充电池,充电10分钟即可实现续航800里(400km)。虽然锂电池技术有不少缺陷,但我国锂电池相关专利总数已经超过了40万件,占全球这一领域的40%以上,可以说是非常可控的技术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

氢燃料电池优点很多尤其是零排放堪称人类的终极能源、同时能量密度高,这确实值得押注。欧洲日韩在氢能源领域布局都较为积极,尤其是欧洲的德国,日本等国家,默默的狂建加氢站,其加氢站的密度和数量都有着很高的水平,大有和燃油一较高下的趋势。

不过即使如此氢燃料电池的缺点依然不能忽视,困难主要集中在制氢、储存和运输环节,成本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不少。

而且现阶段氢燃料电池的不少优点也不完全是优点,比如零排放方面,虽然其确实是真正的绿色能源,但由于成本问题,实际上大部分制氢的方式都是通过化石燃料生产的,比如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灰氢,并不环保,而这种方式却占到了制氢的90%左右,蓝氢好一些,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真正的绿色能源,但现阶段生产成本依然过高。

而且就实际应用层面氢燃料电池的优势虽然很大,但也还是有不少问题。比如现在氢能源汽车的储气罐的最大压力值支持70mpa,但国内大部分的加气站只支持最高35mpa,这意味着氢能源的汽车的70mpa储气罐实际只能装一半。800km只能跑400km,400km只能跑200km,你说尴不尴尬。

另外在加氢的过程中也不像燃油车那样便捷,其严格程度要高得多。甚至要求在加氢的过程中,乘客下车。而且在氢气罐的压力低于3mpa的时候,加气站是拒绝加氢的,因为压力过低可能会在加注过程中混入空气,非常危险。所以就目前情况看,氢燃能汽车理论很美好,但实际应用场景还不是很乐观,氢能汽车也十分昂贵,就连储气罐也价值不菲,某种程度上甚至有可能比电车还麻烦。

虽然氢燃料电池的日常应用还不是很理想,但不可否认氢能源依然是绿色高效的终极能源,我国依然很值得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而大家公认的氢能源日本专利问题,实际上和大多数人想象的并不一样。

日本专利主要集中在如何使用氢能源上,但如何生产氢能却不是日本的专长,这也是日本深耕多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依然没有打开局面的直接原因,这是弹丸小国的局限性,真正制氢这种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最终还得靠我国。

年初中国石化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其是目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直接制绿氢,年可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实际上就氢能源的发展,小日本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最终很有可能被我国全面超越。

南京在氢能源领域的发展还比较初级,基本还停留在工业用氢,参与企业较为稀少,规模效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加气站长三角包括南京实际上都还很少,南京只有一座在高淳,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南京在氢能源领域的研发还是很有决心的,前段时间还特地发布了《南京市加快发展储能与氢能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将着力构建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架构,加速发展“制氢(以工业副产氢为主)、储氢(以储氢罐形式为主)、运氢(以低温液氢、高压气氢运输为主)、加氢(以加氢站为主)、用氢(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的产业链条。根据规划其产业链构建主要集中在江北、江宁和溧水三大片区。

从技术路线来说,不管是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都是南京需要努力的方向,二者并非二选一,都有明显的优劣势,相互取代并不现实。电车当然是目前最合适研发和在市场运作的产品,但氢能源作为终极能源从长远看依然有着极高的研发价值,南京如果能在真正的新能源领域有一席之地,未来又何愁,两手抓南京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