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江南水乡的逆袭之路
图源|图虫创意
制图|杨曼嘉
编者按:
广义上的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上的江南,更多代指杭嘉湖平原,以及无锡、苏州、绍兴等吴语地区。这里雨热充足,河流湖泊众多,沃野千里,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天下粮仓”。
但在同时,低洼潮湿的生活环境也带来了众多自然灾害,洪水、海潮侵扰着这里的人民。因此 “水”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建筑风格、出行方式、经济发展甚至是饮食方面,都蕴藏了丰富的水文化。
本篇文章从嘉兴入手,我们将以时间和空间等维度,带你全角度看见隐藏在江南地区的水文化。
01/
"风雨时,嘉禾兴"
嘉兴这座城市,自诞生那天开始,就与水、与农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公元231年,此时中国正处在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
孙权所掌管的吴国雄霸江东,也就是这一年,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西蜀的诸葛亮第四次出征北伐,在木道门设伏,将魏国的猛将张郃乱箭射死。四个月后,东吴大将孙布使用诈降计成功,击败了扬州刺史王凌。捷报频频,似乎天下大势已定,大喜过望的孙权让人去寻访东吴境内各地的“吉兆”。
▲孙权亲自视察野稻
图源 | 嘉兴博物馆
摄影:李馨宇
不久过后,探子便传来消息。在太湖南岸靠近大海的地方,有一个叫由拳县的小城,田中长满了野生的稻谷,当地百姓随意采集便可以填饱肚子。为顺应天意,孙权下旨赐名此地“禾兴”。
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称号的地方很多,但野稻自生却是极为少见。“禾兴”这个词最早出自《汉书》中的“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十年之后,孙权的第三个儿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为避太子的名讳,孙权又下令,把禾兴城改名“嘉兴”。
从此,嘉兴之名被各朝各代沿用了上千年。
请横屏划动观看
▲嘉兴城市名变迁
文字来源:嘉兴博物馆
制图:李馨宇
如果我们再往前看,嘉兴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南湖乡天带桥村的先民们,最先开始在这里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经考古学家证实,他们是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的人类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在江南地区繁衍的人类文明。他们的生活与水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悠久的马家浜文化,为日后的吴越文化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且深具特色。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马家滨文化遗址中遗留下来的陶制生活用品
以及马家滨人面部复原
摄影/制图 : 李馨宇
02/
枕水而眠的城市
有人说,嘉兴是一座枕水而眠的城市。
如果我们翻开嘉兴的地图,你一定也会惊讶它辽阔的水域面积。它东临大海,南倚钱塘,北靠太湖,西接天目。地处于杭嘉湖平原的腹地之中,是中国河道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在4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网纵横交错,运河之密集,江湖之宽广,可将水资源通达四方,滋养生生不息的江南文明。
如此复杂的水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讲起。
嘉兴市水文图▲
数据来源:嘉兴市水利局
制图:李馨宇
在我国太湖以东的地区,都普遍存在两个特点。
首先,这里的海拔高度比较低,且河流湖泊密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海拔仅仅只有2~3米。但光是河道长度累计起来就有4万多公里,大型湖泊更是达到了250多个,是典型的低洼湿地地带。
地理位置看上去却十分优越。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沿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周期规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但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或者在下雨量极大的时候,这里十分容易爆发洪涝灾害。一旦湖水外灌,江河决堤,海水倒流,必然会对周围的氏族部落产生巨大的破坏,社会的发展也会因此而停滞。
对于人口数量较少的早期人类来说,他们并没有改变自然环境、抵御灾害的能力。所以在选择居住地时,人类一般会避开那些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与稳定性较强的中原地区相比,这里一开始并不是人类理想的“最佳居所”。
嘉兴连绵不绝的阴雨天▲
摄影:李馨宇
那么
被江河湖海所裹挟的嘉兴
该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03/
圩田往事
远古时代的地球,大部分的地区都是不太适合人类居住的。在这个物竞天择的世界,从来不是环境去适应人类,而是由人类将环境改造成适宜的样子。为了适应低洼潮湿的环境,嘉兴人进行了庞大且长久的大自然再造工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个国家的人民就先后致力于稳定太湖边缘的水患。得益于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他们当时采用了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洪减灾手段——围垦。
塘浦圩田示意图▲
图源 | 嘉兴博物馆
摄影:李馨宇
聪明的古人使用竹篱笆和木头做成墙,将泥土和水逐渐分离开,形成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土地之间有可以用来灌溉的河道,与太湖岸线平行的河流的叫做“塘”,而垂直的则称为“浦”。挖出的泥土则堆在土地四周,形成隔绝湖水的堤坝,人们把它叫作“圩”(wéi),圩就是“包围”的意思。”这就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遗产之一的塘浦圩田系统。
范仲淹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关于圩田的宏观场景:
“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
可见在当时,塘浦圩田系统对于防洪减灾、农业种植的重要性。
塘浦圩田系统在唐、五代十国时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因是唐朝和吴越十分重视太湖水利工程的建设,甚至设有官职“都水营田使”,来统一规划水利工作,使治水与治田结合起来,塘浦圩田被管理得井井有序。堤岸高厚,外水不入,塘浦深阔,排水通畅,整齐划一。
太湖及其周围的塘浦圩田体系 ▲
图片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作者:孙宝珍
到了东晋、唐宋时期,大批的汉人为了躲避中原战乱多次向南方迁移,不仅南方地区的人口密度迅速增长,农业生产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这无疑加速了对江南地区水利设施的改造。《宋史·食货记》中就有关于此段历史的记载:
“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
塘浦圩田系统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太湖的边缘,而是被辐射扩散到了太湖流域周围的各个低洼地区,尤其是沿江,沿湖,沿海的地方,被人们广泛推崇使用。
塘浦圩田工程在太湖地区周围扩散▲
制图:李馨宇
但是在宋末元初的一段时期里,由于饱受战乱的影响,太湖流域的大部分农田被荒废了。元代水利著作《水利集》中记载当时的情况:
“军散营废, 田米归朝廷, 被豪强占湖为田。闭塞河港水脉, 因此积水不去, 农民失修围塍, 所以, 连年水灾, 实由于此”。
此时,环太湖平原的洪涝灾害又逐渐严重起来,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若想要复苏江南地区的经济,重修水利设施是迫在眉睫的事。
以前的圩田,是连成一片的大圩,一圩大概就有六七千亩的面积。但从北宋时期开始,圩田的规模明显在变小,而且开始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大圩田改为小圩田示意图▲
图源:《太湖水利技术史》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百姓私自侵占围垦,由原来统一管理的大圩田变成了小圩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宋初期时水政体制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转运使”
(由于北宋初期还是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为了保证税收如实上缴,设立了到各地监督税收和指挥运输的官职)
代替了原来掌管水利的
“都水营田使”
(统一规划水利工作,使治水与治田结合起来的官职)
这也就间接导致了航运水道的发展比农业水利的发展更占据优先权。以前整齐划一、美观壮阔的大圩田,为了方便水利运输,被人为无序地切割、切割、切割!
水道因此变得错综复杂。元朝在修缮水利工程时继承了宋朝时的水政体制,所以依旧保持了小圩的体系。这种小圩田的制度,在明清两代得到进一步精细化,最终构成了如今江南地区纵横交错的水网。
请横屏划动观看
结构清晰、作用分明的塘浦圩田系统▲
图源 | 图虫创意
04/
一条运河 穿城而过
如果我们把塘浦圩田系统比喻成是推动嘉兴发展的“武功秘籍”。那么在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就好像是打通了这座城市的“任督二脉”。从此,嘉兴终于打破了长久以来偏安一隅的半封闭状态,开始从一个岌岌无名的小城变成了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这也为它日后的富庶埋下了伏笔。
而后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嘉兴人以南湖作为中心枢纽,挖凿出通向四面八方的运河系统,形成了“八水绕禾城”的独特景观,看上去像极了现代都市里的环城高速公路。
嘉兴市八水绕禾城▲
图源:嘉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古代的贸易商贾似乎都喜欢走水路。
首先水运要比陆运的费用低很多,无论是送客还是出远门,只有达官贵族们才能支付得起昂贵的“车费”,对于运输货物的商贾来说,更需要水利运输来节约成本。
其次,水路通常较为平坦。相比之下,陆地道路多有坎坷不平的地方,而船只在水面行进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较少,若是顺风顺水而行,速度还要比陆运快上不少。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绝对不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因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文章《三峡》中同样也如是说: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除此之外,在深山老林里还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万一是遇上了劫匪或者凶猛的野兽,财产损失先不说,容易把命都搭进去。
在唐宋时期经历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之后。占据了水运交通红利、且物产富足的江南地区,自然也就成为了商贩们的首选,这里的商品交换开始变得尤为频繁。在明清时期,由于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统治者允许百姓可以自由用白银来替代粮食上缴,更是让商品经济达到了巅峰。
请横屏划动观看
《姑苏繁华图》中描绘商业繁荣景象
水中船只、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画家:徐扬(清)
在这个契机之下,江南地区的人们转而去生产那些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作物,像棉花、桑叶、烟草、茶树等被大量种植,手工业也逐渐走向成熟。围垦技术一绝的江南人民,在纺织业上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制造出一系列精美的手工艺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杭州的丝绸、乌镇的蓝印花布、苏州的刺绣。
为方便贸易和生活生产的需要,人们纷纷选择将生产手工艺品的厂房,居住的房屋、集市、娱乐场所、宗教建筑等直接建在河道两旁的土地之上,市镇重心开始向河道靠拢。在商品贸易之际,富饶的水乡城镇也就逐渐有了雏形。
江南的水乡古镇 ▲
摄影:李馨宇
05/
“水” 做的江南
从荒无人烟的沼泽湿地,到热闹喧哗的河边城镇。这些千年河道所孕育的水文化,就藏在那些动人心魄的人文地理景观之中。
如果我们能像鸟儿一样划过天际,从高空中俯瞰这片苍茫大地的全貌,你一定会被这里密集的房屋,交错的水道、以及,往来不停的船只所吸引。
嘉兴西塘古镇俯瞰图 ▲
摄影 | 李馨宇
由于土地被水网所切割,水多、地小、人口密集是水乡古镇最显著的特点。也就导致了房屋在营建上的集约化,房屋紧挨紧地贴合在一起,街巷十分狭窄。
这里的天气潮湿多雨,因此房屋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以便通风换气。因为要与水直接接触,所以二层楼房居多,底层是用砖石铺成的结构,上层则是用木头搭建的房屋。
水乡古镇的房屋 ▲
摄影/制图:李馨宇
由于民居的建筑密度大,而二层房屋又大多是木头结构。一旦失火,火势容易顺着房屋蔓延,将整个村落烧得一干二净。
为了避免财产受到损失,一些人家房屋的侧面修筑起比一般屋顶高出一截的墙壁,被人们称作”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中特有的结构,在江南民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月河古镇的马头墙 ▲
摄影:李馨宇
由于降水充沛,民居屋顶的坡度也被修建得极大,当遇到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时,高角度的坡面有利于及时将雨水抛出,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受到侵蚀。
有些民居聚合在一起,呈现出四合院的结构,从高空中看,有一个口字形的天井。主要的目的是用来增大采光面积、排水和通气。因为房屋极为紧凑,所以一般开口也不会很大,但是在院子里抬头向上看,你会感觉它很深很深。
一些讲究人家还会在院子中间放一个专门用来接雨水用的坛子,从风水学上来说,这有“四水归堂”之意(下雨时四个方向的雨水会向中间聚拢),可以“藏风聚气”。水是用来克火的,放在院子中央,有镇压宅火的寓意。若是真的不幸遇上了火灾,这里的水也可以用来救急。房屋结构上的安排,展现出古人非凡的智慧。
俯瞰乌镇景区 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天井 ▲
图源 | 图虫创意
由于水网非常密集,所以作为连接两岸的桥也非常之多。江南的桥,石拱桥居多。半圆的拱与水面上的倒影相互成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走近看,石头堆砌而成的桥身上,长满了岁月的痕迹。
水乡里的每一座桥,都有一段独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在以前,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如果有人捐钱布施修了一座桥,那他的名字将会被水乡人所铭记。
西塘古镇的重建卧龙桥 ▲
摄影 | 李馨宇
由于河面上的桥修的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便利。桥的作用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出行方便,而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
在乌镇,元宵节入夜后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人们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用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保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
朴素典雅的民居与小桥流水、河埠头、乌篷船、杨柳岸、青石板、窄巷小弄,交织在一起,再加上一层薄薄的烟雨,融入到江南才子的诗情画意之中,便形成了简约的江南水乡画作,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独树一帜。
江南水乡 ▲
画家:吴冠中
06/
侠肝义胆的江湖
嘉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这里的人自然也离不开水的滋养。去了解一座城市,除了看它发展历史和自然景观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人物。
本以为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嘉兴人会像如诗如画的水乡一般“温婉柔情”,没想到却恰恰相反!如果要我用几个字来形容他们,那就是:豪放豁达,侠肝义胆!
面对人生的失意,嘉兴人却豪情壮志地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写下这句豪迈诗词的嘉兴人,是刘禹锡。
刘禹锡吟诗图
图源|百度百科
刘禹锡在二十一岁时就考中功名,进士及第。世人皆夸赞说“此人有宰相之才”,可谓是年少得志。而后的历史却不向着人们所希望那般发展。
刘禹锡所处的的时代正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宦官专权、财政羸弱、藩镇割据,三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那时候,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的年轻官员,刘禹锡,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不满官场作风,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他写了很多诗文来抨击嘲讽当朝的权臣,同时也冲犯了很多当权者的利益。最终导致自己离仕途越来越远,连连被贬。
面对小人的排挤,将他安排在简陋的屋子里。他却在此写下千古传唱的名篇《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样明朗开放、豪放豁达的心态以及诗歌风格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他的故乡。
青少年时的刘禹锡在嘉兴过着“网鱼漉鳖,在河之洲。咀嚼菱藕,捃拾鸡头,蛙羹蚌臛,以为膳饈。布袍芒屐,倒骑水牛”自由自在的生活。江南地区的富庶和安定,吸引来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使刘禹锡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最终才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家,铸就了豁达开朗的性格。
除了这里的社会环境外,嘉兴的地理自然环境同样也会塑造一个人。
盐官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
图源|图虫创意
嘉兴辖下的海宁县东临大海,每到农历八月十八的时候,江潮涌动,潮头可达数米之高,可谓是天下奇观。
一位嘉兴人这样描述:
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自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大潮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
这个嘉兴人,便是查良镛(金庸)。
在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宇宙中,经常会把自己的故乡——嘉兴作为故事的发生地。
烟雨楼、醉仙楼、钱塘潮、嘉兴府、南湖。这些屡见不鲜的地点和元素,从《书剑恩仇录》到《射雕英雄传》,从《神雕侠侣》到最后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无处不在。可以说,嘉兴就是金庸心目中的那个群英荟萃、快意恩仇的江湖。
不仅作品透露出侠气,如果你曾读过金庸,曾了解过金庸。你会发现其实金庸老爷子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侠气”的人物。
金庸
图源 | 新民晚报
1941年,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还在上高中的金庸,不怕重大压力,在文字中畅所欲言。在壁报上写下讽刺训导主任向日本的投降主义文章——《阿丽丝漫游记》,引来同学们的拍手称快,他也因此被学校开除。
但他从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侠义之道。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之后,因为对校内国民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再次被迫退学。
15年过后,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在香港合资创办《明报》,在连载武侠小说的同时,继续为了不公发声,追求实事求是的报道。《明报》也成为了当时香港青年了解大陆的重要报刊,得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追捧。
回过头来看,对于从小生长在嘉兴海宁的金庸,大潮惊天动地的怒号一定也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写下那些英雄人物之前,在他为这世上不公不义之事发声之时,脑海里会不会想起当年在钱塘江边上听过的潮声呢?
07/
除了粽子,还有什么?
提到嘉兴美食,必不可少的就是嘉兴粽子。
得益于塘浦圩田系统的发展,杭嘉湖平原稻作业兴旺,自古以来被称作”天下粮仓“,对于嘉兴来说,更是出现了“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这里的稻米硕大饱满,香糯可口,非常适合用来包粽子。这使得原本是时令食物的粽子,成为了嘉兴人餐桌上的日常。中国唯一的粽子博物馆,也位于嘉兴的月河古镇历史街区。
粽子里的辅料也非常有特色,品类繁多,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里跑的,只要是能吃的,嘉兴人都恨不得塞进粽子里去。
嘉兴粽子
图源 | 图虫创意
那除了粽子,嘉兴还有什么好吃的?
在古代,总有一些吃不完的稻米,其中的一些被用来制成了酒糟。在品尝到甘之如饴的美酒之时,人们偶然间发现,酒精竟然还有储存食物的功效。
将多余的食物浸泡在酒水之中,成为了没有冰箱的年代,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
也正是在这样的巧合之下,人们发现被酒精洗礼后的食物出现了奇特的风味。一种新的制菜方式被巧妙地发明了出来。在后来,人们把它称为“醉”。
嘉兴醉蟹
图源 | 图虫创意
在湖泊河流众多的杭嘉湖平原,水产被当作原材料是最方便、且最容易的。所以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醉虾、醉蟹等美食能够风靡江南地区了。
08/
这便是嘉兴
提到嘉兴,人们或许还会想到:
在清朝时期,乾隆六下江南,去了八次、赋诗二十余首的烟雨楼。在南湖的烟雨婆娑中,留下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墨宝。
烟雨楼
摄影 | 李馨宇
或许会想到,停靠在南湖边上,承载着革命风雨的中共一大红船,也承载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南湖革命纪念馆的游客
摄影 | 李馨宇
或许你还会想到,21世纪举办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让世界聚焦中国的数字水乡。
2019年10月21日 浙江嘉兴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议中心 水面波光粼粼 灯火璀璨
图源 |网络
几千年来孕育的水文化,还在源源不断地影响这座城市的发展。
如今的嘉兴,地处在苏州、杭州、上海三座城市的交汇之处。至今还会有人调侃它说: “上下有天堂(苏杭) ,中间有嘉兴”。
这里不仅有摇摆在河道里的乌篷,还有疾驰在城市中的电车。虽然在交通发达的现代社会,水运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实惠和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命运似乎再一次选择了这里作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交通路口。
嘉兴,正在实现古韵到新生的转变。时代的浪尖,一定会把这座由水而生的城市,推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从“申遗”谈江南水乡古镇的遗产价值.郝爽
[2]国家级宝藏!“鱼米之乡”的苏州密码.苏州发布
[3]王建革.水流环境与吴淞江流域的田制(10~15世纪)[J].中国农史.2008(03): 3-15
[4]王莺锦, 李严.沟洫制规划原型影响下的嘉兴市水网格局变迁[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23: 435-444
[5]周建梁.江南古镇保护和利用的比较研究[J]. 上海房地.2023, (03): 24-28
[6]“纵浦”缘何称“横塘”?(横塘补析).安吉新闻网.郑勇
[7]一座千年古镇,名气不如乌镇,游客却络绎不绝
[8]乌镇民俗.乌镇旅游官方网站
[9]故事里的“子城”,藏着嘉兴的前世今生.嘉兴发布
[10]再问“鼎”!看水乡嘉兴的进阶之路.嘉兴市生态局
[11]嘉兴市水利概况.嘉兴市水利局
[12]一座俊美的古石桥——卧龙桥.百度百科
[13]次坞打面的做法.百度经验
[14]【运河寻踪】运河上的河埠头.美丽长安
[15]CCTV纪录片《餐桌上的节日》嘉兴粽子
[16]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醉蟹
[17]CCTV纪录片[远方的家]沿海看中国(26) 糟蛋:独特的平湖老味道
关注公众号,带你解读更多有趣内容
撰文 | 李馨宇
编辑 | 李馨宇
审稿 | 李忠东
封面制图 | 杨曼嘉
本文由侠客地理公众号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