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海归青年免费教作漂流木小提琴 刻画大埔风情、翻转偏乡

嘉义县大埔乡和平村长吴倚豪说明用当地漂流木教民众制作小提琴。(廖素慧摄)

小提琴老师黄圣彦教大埔乡民手工制作小提琴。(廖素慧摄)

小提琴老师黄圣彦拉奏用竹子及云杉制作的小提琴,琴音美妙。(廖素慧摄)

嘉义县大埔乡和平村是偏乡小村,人口流失严重,村长吴倚豪与小提琴老师黄圣彦打造「希望之村」,用漂流木免费教大家手工制作小提琴,拉近亲子感情,也吸引外地人慕名来学琴,进而「琴」定大埔。

吴倚豪是海归青年,返乡服务,有感于人口外流、少子化严重,他认为音乐能为偏乡带来希望,小提琴是欧洲数百年工艺,漂流木是当地唾手可得的素材,用来制作小提琴,有挑战性,也能有成就感,可以是重燃偏乡希望的起点。

吴倚豪邀请黄圣彦每周三从台北开车到大埔教作小提琴,2年来已制作20多把琴,从小学生到70多岁阿公阿嬷都来学,还有从屏东、中部来的学员也乐在制琴。

黄圣彦说,学作琴大约要100小时,他来到大埔用竹子、云杉、榉木等在地素材教作琴,也教学生拉出美妙的弦音,音色及音质都好,不逊于欧洲制的琴,这些小提琴都能登大雅之堂。

吴倚豪说,小提琴完成后,会彩绘刻上大埔的景致,如曾文水库、西拉雅风景区资讯站、白马亭、露营区等当地人文采风,像第1把琴就用云杉、竹子制作,琴面刻绘山猪、琴头刻有老鹰,都是大埔人文风情的表现。

吴倚豪说,每位学员制作出来的第1把琴要留下来,将来要开设社区小提琴博物馆,创造新的观光亮点,带来人潮,为小农及社区产业创生,用收益来投入教育,用教育来翻转偏乡孩子的未来。

吴倚豪说,有位阿嬷跟孙子原本常因孙子爱滑手机闹得不愉快,孙子学作琴变得少滑手机了,她很好奇跟着来学作琴,结果嬷孙之间变得很有话聊,就爱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