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传统文化与保育 屏科大办「熊鹰仿真羽毛」文化展

兼顾传统文化与保育,屏科大开办熊鹰仿真羽毛文化展。(屏科大提供)

现场展示熊鹰仿真羽毛制作的羽扇,新娘出嫁时使用羽扇遮挡脸部。(屏科大提供)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孙元勋主导的《熊鹰仿真羽毛暨部落传统文化展》,11日上午10时在屏东林业小栈隆重开幕,期盼在为保护熊鹰生态同时,又兼顾排湾族及鲁凯族的历史文化传承。

孙元勋与仿羽研发者工艺师钟金男自2018年起,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屏东分署大力支持下,开始推动「熊鹰仿真羽毛绘制工作坊」。展览不仅揭露神秘熊鹰的生态记事,更深入探讨排湾族、鲁凯族与熊鹰长久以来交织的文化历史。

展览的焦点更是带来具有创新工艺的「熊鹰仿真羽毛」,包括仿真熊鹰羽饰、仿真熊鹰羽扇与仿真熊鹰莱冠等展示,共计33件作品。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屏东分署副分署长朱木生说,传统熊鹰羽饰所代表的意义是崇高且无可取代,然而在资源永续与文化延续中,必须找出突破困境的契机。配戴羽饰不但是尊贵荣耀的象征,同时也代表深重责任。

学习与推广仿羽前提是要遵守传统文化的规定,期许与族人一起达到维护传统文化,又可以保育熊鹰的双赢目标。

熊鹰是台湾体型最大的日行性猛禽,通常隐身于中高海拔的原始森林中,普罗大众难以窥见面貌。亚成鸟身上独特的三角斑纹,让人联想到百步蛇的神秘纹路,在排湾族和鲁凯族的传说中,领袖死后会化成百步蛇,再由百步蛇蜕变成熊鹰继续守护部落,佩戴鹰羽象征着守护族人的责任与尊贵的身分,仅部落当家领袖可以佩戴。有时对部落有重大贡献的勇士,也会被部落领袖赋予佩戴鹰羽的资格。

为延续部落传统文化,同时也保护濒危物种,孙元勋透过自身专业素养,与仿羽的研发者钟金男的巧手相结合,向部落领袖和贵族传授仿羽绘制的精湛技巧,使仿真羽毛在使用和佩戴上得以媲美真羽,但使用方式也特别强调须遵循部落传统的约制,不得随意佩戴。这不仅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更是对部落文化和熊鹰生态保育的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