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为什么在北京车展不火?主因是汽车进入房地产逻辑
如果没有雷军,没有小米SU7(参数丨图片),这将可能是轿车在北京车展上关注度最低的一次。
保时捷Taycan,继续售价超100万元,性能不错;五菱星光纯电动,继续会主打低价,可能纯电家用轿车的价格降到10万元内;腾势Z9 GT,比亚迪开始在Panamera的领域挑战保时捷;福特首次在中国引入了敞篷版的Mustang;大众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之一,全新迈腾即将换代,新发动机,巨大的中控屏。
蔚来推出了新款ET7,李斌反思了老款的错误,并将之改正;奇瑞带来了新能源复活后的又一款新轿车风云A9;马自达和长安配合后的新能源轿车EZ-6首发,造型相比燃油时代的马自达一言难尽;以及纯电MINI发布、仰望U7发布、丰田皇冠来了、华为和北汽极狐的阿尔法S推出了高阶智驾的先行版、比亚迪亮相了自己的后驱纯电小钢炮。红旗带来了金葵花概念车,展示中式豪华;名爵发布了跑车概念车,展示超跑血统,等等。
如果放在价格战还没开打的2021年,上述的每款轿车,几乎都会频频冲上热榜,充满新闻点、充满或黑或红的流量,不过事实却是,很多车企在开展前就降低了传播预期。以及真正开展之后,热度显然不属于轿车,而是属于纯电动奔驰G级、属于同时融合了轿车+SUV+皮卡特点的启源E07,以及属于大量与华为智能相关的新MPV。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车市中,轿车零售销量1022.4万辆,同比增长0.3%,SUV零售销量1038.2万辆,同比增长10.3%,SUV正在全面超过轿车。
10年一个轮回,2014年当哈弗H6带领中国品牌扎堆造SUV时,就有很多人提出过一个疑问,轿车会被SUV超越么。10年后,这个问题不被频繁的讨论,主要的原因是已成事实,且轿车的变化越来越小。而反观SUV和MPV,变化越来越大。
而SUV爆火的原因,也与10年前的“SUV能走烂路”逻辑无关,而是成为买房的逻辑。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各家车企都在频繁的提及,自己的车能够着全家出去露营,能够实现空调自由,能变成一个房间,以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盛行。于是,轿车先天的绝对空间不够大,后备箱多数无法舒适拓展利用等缺点被进一步放大。
而轿车原本的三个优势项,操控、省油、价格相对SUV更低,也分别因为新能源、价格战内卷的两个市场行为,被抹平。
省油,在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有了增程、插混、纯电,让用车成本大幅度下降,同品牌同配置的轿车与SUV之间,油耗差距基本在0.5L以内,而百公里电耗也基本压缩在2kWh以内,折算使用成本,每100公里的差异只在1元-4元钱左右。而在10年前,大量国产SUV的油耗几乎不会低于10L,轿车却能频繁的低于7L。
价格相对SUV更低,这与汽车工业硬性成本相关。此前,SUV均是基于轿车平台开发,使用更多材料,也就造成了成本上升。如今,虽然已经进入了轿车和SUV同底盘的时代,但成本的上升逻辑不变。但,价格战高度内卷之下,消费者已经很难认知价格是否降到了底,所以更不用说是纠结轿车和SUV谁更便宜。
轿车能做到的,如今的SUV都能做到,但SUV能做到的,轿车做不到。所以,汽车消费本质上已经进入了房地产消费的逻辑,价格基本相仿之下,多数人更愿意选择挑高、视野、储物间可以打通利用的SUV,而非轿车。
而依照这个逻辑再看北京车展之中的一系列新款轿车,也会得到一系列的新认知结论。
诸如五菱星光纯电动版车型,是几乎没有机会火起来的,原因在于尽管价格相对低廉,但它唯一的出路几乎只有网约车市场。再诸如全新迈腾,取得较高销量容易,但想复制上2代车型的纪录很难,原因是缺新能源的一条腿。
整个北京车展里的轿车,至少要稍微做出一点营销上的特色,才有机会在销量上发挥。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轿车其实只分3种,一种是贴靠豪华和高端的,比如红旗、蔚来、享界S9,一种是贴靠运动的,比如小米SU7、腾势Z9 GT,还有一种则是很难取得高销量,更多来凑数的。
同样的预算,SUV能提供更大的空间,相差不大的能耗,不过已经无法克服物理极限,轿车面对SUV还是有着更低重心的先天优势,于是操控等表现也是更好。
不过,从智能驾驶的普及来看,多数中国汽车消费者对于驾驶乐趣的兴趣,其实是在慢慢退化。而这背后也是合资车的竞争力下降的主因之一,多年来的储备、砸钱而来的正向研发,确实能带来更好的驾驶感受。但,小米SU7的爆火,也说明了一件事,从什么都没有,到基本追平头部的表现,雷军只用了1000天。
以及,智能驾驶的快速普及,和快速应用,让人认知到人类动物性里的本质是偷懒,并不爱开车的事实。
2023年10月翻红的新问界M7,上市初期的ADS高阶智驾包选装率分别为5座版70%、六座版68%;
价格更高,车主不差钱的问界M9,ADS选装率在90%以上。
当下销量走势最猛的品牌AITO问界,和它的车主大体聊几次,就能发现其画像与主要特点,买车为的是配置、买车为的是解决一下开车太累、买车为的是空间和舒适,只有驾驶乐趣如何,最多只需要加速时新能源的强劲扭矩。车辆开起来的横向摆动、纵向摆动、过弯时的姿态等,这都并不在讨论范围内。
实际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热,也建立在多数车企摸准了多数消费者并不爱开车的脉。不论是蔚小理还是华为、哪吒等,因为在之前并没有造车的经验与数据积累,所以先天就不可能在底盘调校上做出什么。
至于如何做,还是IT界的老思路,外包。华为创造出途灵底盘,自然因为其德研所的存在。虽然自己没有造过车,但在德国搞定相关的数据难度并不大,再配上AI和云计算,最后也就有了能用的成品。
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够快速补课,原因自然也是吉利前研究院院长胡峥楠有关。
蔚来在造车之前,先是造超跑和跑FE方程式,积累了经验;
小鹏在G3上吃了亏,于是后期从P7开始深层绑定德国相关团队,小鹏P7官方口径是与保时捷合作,之后的车型,越来越依赖德国调校团队。
理想的底盘调校思路也基本相仿,在2023年其举办的魔毯空气悬技术日上,工程师团队也分享了相关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期的依赖欧洲,再到模仿欧洲,再到为了“得房率”的开发目标,拿出相应的中国团队方案。
而再看看主打运动和操控的品牌,如今在中国车市里的声量,不难看出,这届消费者对驾驶乐趣的态度如何。
马自达在中国的销量从2018年开始分别为,27.23万辆、22.78万辆、21.45万辆、18.4万辆、10.8万辆,8.85万辆。一路向下俯冲,人马一体的神话不再。
本田在中国主打运动的神车飞度和思域,飞度在换代后不再在改装圈里闻名,思域在换代之后的销量尚可,但也不再有当年的秒天秒地秒空气之名。
同样的案例还发生在宝马身上,宝马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车辆调校风格都是保持驾驶乐趣,但不追求绝对的运动与性能,而是更多的在尺寸、空间、配置等角度上做文章。
以及,名为无限的英菲尼迪、创造出东瀛法拉利的讴歌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声量与销量都是逐渐下行。所以,尽管诸多车企高管和老板都在呼吁,冰箱彩电大沙发并不是一台车成功的必要元素,但他们也确实是读懂了中国消费者如今的深层需求,就是对品牌、配置和数码类的数字参数更加敏感,而非之前全球的通用规则,驾驶。
所以,轿车的萎靡,至少在中国已经开始从趋势变为现实。
尽管有着少数车型靠着口碑、名气、技术等标签能够达成初步的突围,但也会陷入到同血统内的内耗问题。以华为为例,智界S7因为纯电、运动属性等特色,尽管表面上与问界M7之间不形成明显内耗。但从吸引力上来看,显然还是问界M7进行了更多用户收割。
享界S9是否会面对这样的局面,从问界M9目前的状态来看,也是大概率事件。
至于这种局面何时能够发生变化,至少是汽车类似房地产的消费逻辑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