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汽车业不再“画地为牢”?

2月24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张狗狗登上外星球并插上一幅狗狗币(是国际上用户数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虚拟货币)旗帜的图片,并配文:“照图理解”。此前,他就曾发布“Doge”(指狗狗币)的内容,狗狗币涨幅就此迅速攀升50%。

随着联网等新科技发展,不仅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新四化”的变革,一向被贴上“传统”、“保守”标签的业内企业,心思也活络起来——比特币、区块链甚至航空航天,究竟什么原因让它们不再“安分”?

比特币:特斯拉豪赌背后的盈利空间

2008年比特币的概念被提出后,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不同于数字货币,它不依靠特定机构发行,只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主任沈浩是比特币的资深研究者。他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解释道:“狗狗币和比特币都属于加密数字货币,也是经济现象在互联网或虚拟环境中可使用的一种指代虚拟货币。既然作为一种货币,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进行支付或购买等。目前,在全球范围的暗网上,比特币的交易不在少数。”

2021年,比特币或迎来大牛年,仅在开年两个月里就创下了93%的同比涨幅,触及历史最高点58352.8美元。在特斯拉表示计划接受比特币作为未来支付形式,并投资15亿美元后,比特币迎来了近30%的暴涨。

“其实,这是可以预见的。”沈浩认为,“比特币数值大、交易速度快、频率低的模式很适合大额支付,而且由于去中心化,支付更便捷、更安全。”

方面,特斯拉一直标榜自己是科技公司,在比特币上的投注符合这一“标签”;另一方面,其与比特币相近的文化基因和投资群体也是互相吸引的重要因素。比特币作为快速成长的新型资产,承载着区块链这一新型科技属性,与特斯拉一直以来在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做的探索不谋而合。在这一背景下,特斯拉选择比特币,不仅是一种投资,也是更深层面的“挂钩”——一种是对自身品牌文化的宣传和塑造。

不过,在沈浩看来:“汽车产品如果与波动性很强的比特币捆绑,就意味着未来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临市场监管和股票操控种种问题,比如马斯克可能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未来形势难以预料。”

沈浩还补充道:“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很可能类似于移动的超级电脑。汽车将储存的多余电能用作‘矿机’动能,在行驶过程中也可以‘挖矿’,这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的理念相吻合。说不定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将瞄准比特币的价值。”

区块链:智能合约带来安全、便捷和效率

相较于比特币,区块链似乎更快地取得了普遍认可。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核心在于信息,能以持续协调的共享书库形态存在,且不可篡改、不可伪造。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和研究者,沈浩表示:“区块链应用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汽车行业对此一直有所期许。”

不只是数字货币,区块链在很多场景都有很高的技术应用价值,比如数字身份认证、监管技术、隐私增强技术等。以区块链技术升级产业链,提升产品服务体验,是当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主动探索的一条道路。早在2018年,宝马、福特、通用和雷诺汽车,以及采埃孚和博世就成立了MOBI(MobilityOpenBlockchain Initiative)联盟,旨在研究区块链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在国内方面,吉利长城、上汽、比亚迪等车企也纷纷开始对区块链应用开展探索。

区块链在汽车行业拥有庞大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改善企业运营模式,提升现有流程效率。区块链技术也使“共享经济”的实现更加安全、便捷,取消网约平台这个“中心化”的调度中心,乘客和驾驶员可以直接点对点沟通匹配,增加汽车与乘客之间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消费者在需要使用共享汽车时,通过智能合约支付定金后直接把车开走,使用完毕后同样通过智能合约支付费用和拿回押金。消费者的租赁行为在区块链信息平台进行认证并实时更新,简化了租赁流程,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最简单的案例就是ETC收费,未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经过某一路段,就会自动触发智能合约完成移动支付。无人驾驶的应用会使汽车行业减少人工参与,汽车买卖、维修、信息交换等都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自动执行。”沈浩告诉记者,“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任何互联网支付都是离不开价值的转换,包括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普及,未来的交换可能会直接以智能合约的方式交易。”

航空航天:车企或布局更大版图

让更多人没想到的是,车企似乎对航空航天事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劳斯莱斯、本田、宝马等专注研究飞行行业;后有特斯拉、长城WEY、长安汽车等在航天领域有所涉猎,吉利甚至已经成立自己的航天集团

车联网是未来道路出行发展的必由之路,搭建专门的卫星互联网也成为车企的考虑方向。2018年,吉利科技集团战略投资时空道宇,开始布局航天卫星领域,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全面布局商业航天领域。

2019年6月,长城汽车旗下自主品牌WEY与中国航天联合命名的“CZ-11 WEY”号火箭在黄海海域发射成功。在这之前,WEY品牌与中国航天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创建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把中国航天的方方面面融入汽车制造。同年8月,长安汽车的火箭计划紧随其后,全国首支民营火箭“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登天,实现了民营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

马斯克似乎对太空更早地表现出了野心。他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一直致力于制造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把人类带往火星,最终实现人类在地球之外的繁衍生息。

车企为何选择与航空航天事业搭界?一方面,通过与航天测试的合作,它们可以收获大量宝贵的试验数据,为产品的材料极限工况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也可根据测试结果,为后续的产品开发和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升级改进;另一方面,未来双方可在人工智能、航天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联合开发,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人工智能等服务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车辆进行监管,提供城市公共车辆监管、网约车监管、共享汽车监管等服务。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方面,可通过车联网助力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控制,打造安全可靠的驾驶体验,服务于高速公路自动巡航(HWA),车路协同(V2X)、AR车道级导航解决方案和高级自动驾驶。

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卫星,车企正在实现多渠道的软硬件结合,彻底改变出行模式。可以预见的是,车企今后将继续与智能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生态。

未来的汽车行业,不再“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