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老照片重溫往事 高雄「日光照相館」見證旗美地區的美好歲月

在相机和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每个杉林人家中可能都有「日光照相馆」出品的照片。青春洋溢的沙龙照、毕业照、证件照、结婚照、甚至人生最后一张毕业照,几乎都由老板张仁葵掌镜。虽然相馆早在25年前歇业,二女儿张春香仍妥善地保存当年父亲及祖父张连有拍摄的老相片,数百张珍贵的黑白影像,纪录早年旗美地区发展;也纪录着许多人从懵懂到白发的人生重要时刻。

杉林区「日光照相馆」保留数百张黑白照片,叙述着珍贵的时代记忆。 图/Cindy Lee摄影

杉林第一间照相馆 日光照相馆

张仁葵的祖父在日治时期是地方的望族,父亲张连有1938年赴广州,担任日本军方机关报纸《广东迅报》的摄影记者,1942年随军投入马来战场,1945年二战结束后失踪未归,居住于杉林上平的张家亦逐渐没落。

母亲早逝,少年时期的张仁葵就一肩扛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以伐木维生。民国40年,当时23岁的张仁葵想习得一技之长,或许是父亲热爱摄影的形象刻印于童年记忆中,让他决定走上摄影之路。张春香回忆父亲口述的故事:「那时很穷,他没有钱坐车,跟村里的人借了一辆脚踏车,从杉林骑到左营,自己去左营源兴照相馆接洽当学徒。」

张春香与父亲张仁葵的肖像合照。肖像照约拍摄于民国40年,张仁葵从源兴照相馆学成准备返乡,当时流行在照片上题座右铭。 图/Cindy Lee摄影

以前的学徒都得从打杂做起,少说要三年多才有资格掌镜,张仁葵凭借自身努力以及老板的特别关照,三个月就出师,他自愿接下其他人的工作,晚上师兄弟外出看电影,他独自留在相馆练习修底片。认真的态度获得源兴照相馆老板的赏识,希望他入赘当女婿,但张仁葵没有接受,选择回到张家伙房,开设杉林首间照相馆。当时杉林尚未有电,只能利用伙房天井的自然光拍照,「日光照相馆」之名由此而来。

张仁葵先生演奏小提琴。此照片为张仁葵自己上的人工彩色照片,当时台湾尚未有彩色照片。 图/Cindy Lee摄影

后来同住伙房的叔公于天井筑起围篱,分隔两家人的使用空间,好友适时热心提供自家光线充足的天井,张仁葵于是短暂搬到朋友家拍照。当年旗山圆潭一带有数个军营,人口聚集的地方对照相的需求也较大,张仁葵转而到圆潭发展,就在派出所对面租下一间小店面营业。圆潭的相馆没经营太久,民国45年左右,杉林已有电力供应,张仁葵返乡,与兄弟分家后,搬到曾祖父留下的瓦房老店铺,在上平村大街挂起日光照相馆招牌。

张春香非常珍惜父亲张仁葵留下的摄影器材和老照片,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图/Cindy Lee摄影

镜头下的吉光片羽

民国四、五十年代,照相器材尚未普及,上相馆拍照是生活中的大事,除了证件照、结婚当天的纪念照,过年时许多家庭会特别梳妆打扮,到日光照相馆拍下全家福照。张春香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天店里来了一位鼻青脸肿的客人,脸上还沾着酱油和调味料,原来是刚刚与人打架冲突,在那个连警察局都没有照相设备的年代,拍照存证也是张仁葵的工作之一。

民国44年拍摄于张春香的二姑妈结婚后,当时结婚照都是请摄影师前往新人家中,为全家族的人拍摄合照留念。照片中可见当年美浓客家妇女的服饰,仍以穿传统客家蓝衫、梳简易的发髻为主。 图/Cindy Lee翻拍

张春香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工作的身影认真严谨,「他修底片的铅笔很长很尖跟针一样,修底片时要很安静,如果忽然有声音吓到他,稍不注意笔尖就会断掉,我爸工作时很严肃,我们都不敢吵他。」日光照相馆的品质和技术受到肯定,邻近地区的人也会特地来上平找张仁葵拍照,当时相馆营收比夫妻任职老师的双薪家庭还高一些。

一系列机车出游的照片,勾勒出张仁葵的时髦生活态度。50年代初,师范学校毕业新上任的小学教师月薪仅700多元,当时的张仁葵已经舍得买下昂贵拉风的伟士牌机车。 图/Cindy Lee摄影

民国48年,张仁葵与妻共游左营春秋阁。 图/Cindy Lee翻拍

除了在相馆内帮客人拍照,闲暇之余,张仁葵喜欢背着相机、骑着心爱的摩托车出游,为自己和家人留下无数生活写真。张春香翻阅着老照片,娓娓道来说不完的故事,照片里年轻帅气的张仁葵拉小提琴、与好友嬉闹打猎、拥有村子里第一辆机踏车、骑拉风的伟士牌出游,而人物背景可见土角厝和水井、日治时期的亭仔脚店铺、三桃山风景区、莲池潭畔春秋阁、当时东南亚第一的月眉吊桥⋯⋯黑白影像凝结张家人幸福的日常点数滴,也间接纪录许多杉林、甲仙、美浓、旗山的街道样貌与生活文化。

地方文史资料库

103年,杉林图书馆举办老照片展,联系张春香商借照片,开启她整理家中老照片的契机。108年高雄市历史博物馆及客委会委托美浓爱乡协进会搜集老照片,做为地方文史资料收藏,当时美浓爱乡协进会进行多次田调访谈,让老照片中的时空背景更加清晰立体。

旗美社区大学校长张正扬校长推动举办「穿越时空的快门,杉林日光照相馆—张连有、张仁葵父子摄影回顾展」,于旗山生活文化园区展出40多张老照片。 图/Cindy Lee摄影

旗美社区大学校长张正扬校长推动举办「穿越时空的快门,杉林日光照相馆—张连有、张仁葵父子摄影回顾展」,于旗山生活文化园区展出40多张老照片。 图/Cindy Lee摄影

日光照相馆珍藏的杉林记忆和旗美故事,在2024年5月中刚结束的「穿越时空的快门,杉林日光照相馆—张连有、张仁葵父子摄影回顾展」完整呈现。展览由旗美社区大学主办,在旗山生活文化园区展出53张老照片,邀请张春香录下语音导览,透过解说让民众仿佛搭上影像时光机,重温旗美地区发展的岁月故事。

不同时期的日光照相馆照片,以及张仁葵拍照常用的相机。 图/Cindy Lee摄影

旗美社区大学张正扬校长分享:「我在美浓长大,从不知道美浓湖以前有游船活动,看到这张照片才认识美浓湖的前世。如果没有这些老照片,我们很难想像过去的面貌。」因此,当社大团队进行杉林新庄村史写作计划的田调访查,认识已结束营业的日光照相馆,犹如发现宝山,兴起办影像展的念头。张正扬校长进一步表示,未来计划将老照片集结成册,「我们要跟时间赛跑,如果不赶快进行老照片的专业数位保存,很快就会损毁。」

老照片中时常可见张仁葵与好友出游的照片,也常常架以脚架自拍。这张照片摄于民国40年代,在美浓湖畔划船合影。 图/Cindy Lee翻拍

老照片中时常可见张仁葵与好友出游的照片,也常常架以脚架自拍。这张照片摄于民国40年代,在美湖游船场合影。 图/Cindy Lee翻拍

陪伴杉林人成长的日光照相馆虽然不再营业,但张仁葵的摄影作品,为旗美地区的时代风景按下了永恒停止键,留住在每个人心中鲜活显影。未来张春香也规划在日光照相馆旧址,继续展出祖父张连有和父亲张仁葵拍摄的老照片,让更多人认识杉林旗美地区的前世,并打造出杉林的地方特色。

本文转载自《高雄画刊》,原文为:寻觅跨时代的记忆 日光照相馆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