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国际难民 大陆行之有年

2000年5月31日,香港关闭最后一个越南难民营,一名越南人带着生活用品搬离难民中心。(新华社)

面对欧洲难民危机,引发大陆是否应该接收难民的问题,有媒体报导指出,大陆其实一直都在接受或中转各国难民,包括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难民,乃至后来的阿富汗难民及南亚难民等,而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大陆不但向约旦的难民营提供援助,也作为中转国接受一些伊拉克移民。

据凤凰网报导,面对欧洲难民潮,有大陆网友认为,大陆应接收一些难民,向他们提供帮助;也有网友表示反对,认为这将导致未来大陆和现在欧洲一样「难民围城」。其实,大陆大规模接受难民的历史早已有之,直至今天大陆依然在接收来自各国的难民。

大陆最著名的难民接收,就是二战期间对犹太难民的庇护。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向许多犹太难民发放签证,有近3万名犹太人当时避居上海滩。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越南船民潮、排华潮和中越战争期间,更收容超过20万名逃港越南人。

大陆难民接收工作还有很多是在国际社会的协调下,完成国际义务。1979年末,苏联侵略阿富汗,大批阿国难民南逃巴阿边境被阻,滞留中阿边境,大陆开放边境,暂时接收6万多名阿富汗难民。1980至1988年,在联合国难民署争取下,大陆也作为南亚难民中转国,接收2万多名印度锡克族难民和斯里兰卡泰米尔族难民。2009年则有近万名果敢难民进入大陆避难。

此外,也有评论分析,不是大陆不愿意接受难民,而是难民并不钟情于大陆,除地缘问题外,信仰也是一大问题。另有论调指出,中东难局首始于「阿拉伯之春」,完全是由美国一手导演,如今,烂摊子基本上都丢给欧洲盟友。针对美国《纽约时报》指责大陆政府在难民危机中冷眼旁观,大陆官媒《环球时报》日前的反驳就指出,自难民危机爆发以来,从美国政坛到舆论几乎完全听不到,对美国本身应当承担「自作孽」后果的道义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