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健全机制保障粮食安全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主产区是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主产区抓粮不吃亏,才能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全国夏粮获得丰收,为全年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但农民种粮收益低、粮食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仍是影响粮食稳产保供的潜在隐患。种地收益低,农民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问题仍然突出。多数粮食主产区经济结构单一,存在粮财倒挂等问题,与主销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健全“两个机制”势在必行。
农民种粮有钱赚,发展粮食生产才有底气、更安心。我国已构建起“价格+补贴+保险”的“三位一体”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为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兜底能力增强。价格方面,实行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阶段性地实行过玉米、大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去年以来增加玉米、小麦收储规模,稳定粮价,防止“谷贱伤农”。补贴方面,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实际生产者补贴、耕地深松补贴、耕地地力补贴,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补贴,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保险方面,在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从主产区扩大到全国,让农民种粮更安心。
产区抓粮不吃亏,发展粮食生产才有干劲、有奔头。我国已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纵向利益补偿机制,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但受益的粮食主销区并没有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未来,要构建“纵横结合”的利益补偿机制。一方面,不断完善纵向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主产区财政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在建立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落实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共同责任。
“输血”见效快,但只有增强广大农户和主产区自身“造血”能力,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产粮大县集聚,发展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全产业链上下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粮食品质,打响粮食品牌,推动主产区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此外,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