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料罗吴氏六路大厝修复动土 逾8千万打造东方圣托里尼

兴建于清干隆年间的金门料罗吴氏六路大厝,今日上午在县长陈福海(左前)主持下举办修复工程动土典礼,祈祝如期如质完工。(于家麒摄)

金门料罗吴氏六路大厝修复工程今动土,投入总金额逾新台币8000万元预算,期盼将料罗打造成为下一个东方圣托里尼。(于家麒摄)

兴建于清干隆年间的金门料罗吴氏六路大厝,于2015年7月获指定为县定古迹,建筑格局为双落带双突归及双护龙的六路大厝,为金门地区最大独栋民宅,且是料罗吴氏开基最早大厝,建筑整体形制及符号形式丰富,建筑木构造精美。为保存及再利用其价值,金门县政府投入总金额逾新台币8000万元预算进行修复,今(10)日上午在县长陈福海主持下举办修复工程动土典礼,祈祝如期如质完工,将料罗打造成为下一个东方圣托里尼。

金门县文化局指出,此宅为料羅吴氏族人所兴建,其先祖源自于闽北秦屿,清初以航运为业,家业因而大兴。由于料羅位处闽北至台湾水路交通之要冲中点,因此于清干隆初年起,开始在此大规模购地建屋。本建筑在清干隆年间兴建落成之后,即为吴氏经营台海商业之中轴要站。清嘉庆年间之后,歷经兩次重大船难,造成料羅吴氏与闽北秦屿及台湾安平兩地的人力及资金链结中断,家业曾经一时中落,不復清干隆年间商业繁荣及地方領袖的地位。但此大宅仍为家族祭祀及居住的中心,鼎盛时期,有五、六十人住于此宅之中,吴氏宗亲称此六路大厝为「祖公厝」。

据了解,在1940以前,料罗吴氏族人未兴建宗祠,皆将神主牌位祭祀于吴氏六路大厝厅堂。1949-1958年间陆军十一师三十四团借用厅堂为住所;吴氏族人移居至左右稍间及左右护龙;又因邻近料罗运补区,六路大厝提供协助运补士兵临时休憩使用。1958年后国军陆续迁出六路大厝,大厝的一部分作为料罗村派出所;后又为料罗港「港指部作业所」临时使用。

至1960年间港指部作业所迁出后,吴氏六路大厝成为料罗村「村办公所」,至村公所新建搬离始恢复旧貌,古厝充分展现了金门闽南的建筑风貌特色,具有地域独特性之民间建筑艺术价值。不过在八二三战役单打双不打时期,后落屋顶曾在1969年前后被宣传弹打中造成屋瓦破坏,当时有稍微修补。至1971年以后,公部门各单位即逐年迁出。到了2004吴氏宗祠重新兴建完成后,原本家族主要祭祀活动空间亦迁往宗祠。

文化局说明,本项工程预算金额新台币7676万元整,其中文化部文资局补助4989万4000元、县府配合款2302万8000元、所有权人自筹款383万8000元,监造金额432万2574元整,工程决标金额6088万元整施作,加上先前为保护建筑体所搭建的钢骨护棚等费用,总投入经费已逾新台币8000万元,预定于2026年6月30日完工。

县长陈福海表示,这个案子今天能顺利动士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投入近5000万元的预算进行古厝修复,并且给予指导与协助,让整个工程能予以落实,期盼施工厂商能秉持专业与品质的坚持,把此宅修复的尽善尽美,为料罗重新燃起一丝火光,能够再现料罗昔日辉煌的时光。

陈福海强调,城市因文化而伟大,他希望料罗乡亲未来尽量不要于古迹高度敏感地带兴建起一栋栋新式建筑,破坏天际线,让料罗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东方圣托里尼。

文化局表示,未来修复完成后的吴氏六路大厝,将作为祭祀及民宿之空间,以带动地区居民对文化资产的重视及提升县民的文化素养,并期许透过相关文资之投入,妥善保存古迹与发扬料罗吴氏金门重要先贤事迹精神,进而活络金湖镇料罗村聚落,带动全金门观光产业与复兴传统匠艺,吸引年轻人洄游农村,再创金门东南半岛荣景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