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事件离解决只差二字

(图/本报系资料照)

海巡署金门海域执法致大陆渔民死亡事件,自2月14日发生后围绕两条线展开:一条是两岸政治角力,尤以双方就「管辖权/执法权」的政治攻防为主;另一条是两岸沟通对话,则以双方派人在金门协商善后为主。前者为明,后者为暗,但这条暗线快要浮出水面了。

双方政治角力的明线已人尽皆知,关键是暗线,在过去10多天多次发生转折。首个转折点是2月19日,陆方宣布以红十字会名义派团赴金门处理善后,这是在陆方出动海警、否认有金门「禁止、限制水域」后,做出的第一个务实动作。第二个转折点是2月24日海巡署长周美伍赴金门与陆方代表团协商,多家媒体解读是双方即将达成共识的象征。

两个转折点背后有三点意涵值得品读。一是北京「硬中有软」,对事件从刚开始否定台方执法权、管辖权的政治定调,逐渐转变为聚焦「粗暴执法」的行政定调,有助回归事实、厘清责任。二,尽管两岸有政治分歧,但不阻碍双方协商,陆方台办干部以「家属团顾问」身分在金门协商,不过,此次协商只是解决民事善后问题,不属于两岸事务性协商。三,「共识现曙光」只是台湾单方面放话,不排除是刻意为之,协商前景不确定性犹高。

金门事件的本质是两岸政治互信荡然无存的状况下,再加上海巡署关键执法纪录缺失且前后表述不一,导致两岸政治与「准军事」危机(大陆海警登金门观光船临检)的突然爆发。可见,民进党政府一直以来鼓吹的两岸「无前提对话」或「无政治基础、有事务沟通」根本不可能实现。海巡署与大陆对口联系机制从未中断,却仍然发生此次憾事、甚至酿成风暴,错不在基层,而在民进党掌权者。

事件该如何落幕?无外乎情、理、法三个层面:首先,在「情」的问题上,蔡政府失分最大,因为无论是大陆官方还是民间,一致认定蔡政府「冷血无情」,并认为根本原因是台独;其次,在「理」的层面,蔡政府刚开始理直气壮,但当「碰撞」剧情出现、承认无执法录影后,不再是有理的一方;至于「法」的层面,海巡署对越界渔船执法是惯例,但有无疏失需司法认定,蔡政府失分最小。

因此,如何在「情」的层面回应家属与大陆官民,才是民进党政府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绝不是说说「同体大悲」、「善的桥梁」这种场面话就可以的。耐人寻味的是,海委会在参加大陆遇难者头七法会的新闻稿中,特意提到「依中国人殡葬礼俗」,如果蔡政府有高人指点,懂得在「中国人」之前加上「我们」或「两岸」二字,便可将哀悼与慰问提升到「同胞」的高度,北京或许会另眼看待。(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