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获利挑战兆元 重返存股族最爱?

金融业获利挑战兆元 存股族最爱吗?(图/财讯提供)

金融业2024年获利确定创下历史新高,迎来的2025年能再创颠峰吗?又有遭逢哪些经营挑战呢?

最新一期《财讯》双周刊制作「金融股总体检」专题,检视金融股2024年的获利结构及财务体质,同时比较公营与民营银行的势力消长,进而分析未来可能的投资方向。

2024年以来,金融三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获利屡创新高,截至前十月,累计税前盈余已达9504亿元,不但一举超越2021年全年获利9365亿元的历史纪录,更有机会挑战全年大赚一兆元的全新里程碑。

盘点金融业获利结构,长期稳健的银行业,为三业中表现最佳的业态,全年可望赚超过五千亿元。而在2022年因防疫保单严重失血的保险业,经过一年多的调整体质,不仅资本适足率和净值比「满血回归」,获利动能也回升;累计前十月税前盈余年增率高达70%。

证券期货投信业方面,受惠于台股的涨势,前十月税前盈余达刷新历史纪录,又以自营操作获利年增3.5倍,赚得钵满盆满。 不过市场总是居高思危,已有机构将台湾2025年的经济成长率下修至2.5%,渣打银行的预估甚至低至2.3%。不少人因此认为金融业高峰已过,2025年的获利恐怕就要转折向下。

尽管金融业基本面大幅好转,未来仍有三大风险不可轻忽。首先是川普新政将直接冲击中国曝险与人民币业务比重高的金融机构。第二是利率风险。第一金投顾分析,降息将导致存放利差收敛,不利于银行。第三个风险是规模不足的长期隐忧。尤其,九家公股银行彼此定位类似,却因政府不够积极,无法靠并购壮大业务,长久下来,原本过半的存款市占率已被民营机构大幅侵蚀。

金融业获利回来了,投资人却还没有回来。14家金控股总股东人数在不到一年内就流失了超过十万人,股东人数高达87万人的凯基金控,更暴减11万人。此外,外资撤出力道更惊人,近五年累计卖出2.35兆元。截至2024年底,外资在金融股的投资部位仍为净流出。 不过,法人认为,金融股筹码面已「清澈见底」,若获利有大幅成长的金融机构能端出具有竞争力的股利政策,不仅能争取到小股民认同,也有机会重新被高股息ETF纳入,有助于再次营造价量齐扬的格局。

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综合诸多因素,信评机构惠誉根据四大理由,给予台湾金融业相对乐观的「中性」评等。惠誉指出,台湾可望受惠于供应链重组、对美出口占比攀升、对中曝险减少,以及全球对台湾所制造的人工智慧相关产品出口与投资活动的强劲表现,支持台湾经济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财讯》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