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e化報案系統結合刑案紀錄系統 治安更透明、真實
警政署长张荣兴上任后为展现警政革新的决心作为,让刑案统计数据贴近治安现况,决定将刑案纪录处理系统,与受理报案e化管理平台结合,升级为民众报案30分钟后,系统「自动产出」刑案纪录表,未来各县市的受理报案件数、破案件数,将以更真实、更透明的数字呈现。
一名刑事警官指出,过去公布警方治安成果,都是刑案发生数、刑案破获数、刑案破获率,这是因为派出所受理民众报案后,还要经过侦查队记录人员「筛选」案件属性,判别是否为刑案以供是否列入记录,中间因此有人为干预的空间。
例如过去若有窃贼在置物柜偷盗数起案件,过去刑案记录人员可能都列为一件窃盗刑案,但未来改为「1被害人1件」,将更真实呈现实际状况。
刑事局表示,9月1日起,刑纪系统将与e化系统介接整合,员警受理民众报案后30分钟,系统自动产出刑案纪录表,以资讯技术将e化系统填输资料自动汇入刑纪系统,不仅缩短每笔刑案纪录填输时间,也能有效避免承办人重复填输、填输错漏等问题。另为与e化系统数据统计标准一致,并符合民众认知,刑纪系统将案件数认定原则从「1案1件」改为「1被害人1件」,以诈欺集团诈骗3名被害人为例,现行的刑纪系统都是计算1件,介接后为计算3件,两系统数据将趋近相同。
1959年,警政署建立刑案统计制度,供各警察机关内部查询运用及制定各项打击犯罪策略。「e化系统」建立于2007年,前身为「报案三联单」,目的是员警受理民众报案时,将案件受理、资料输登等工作,全程以电脑管制作业。但刑事局发现e化受理报案件数与刑案纪录表发生件数,两系统在统计件数上存有落差。
数据落差原因,出在各警察分局刑纪系统都是人工填输所辖各分驻(派出)所刑案纪录,每笔刑案纪录超过200个栏位需要填输,填输效率不佳易出错误。2020年11月,台南发生马籍女大生命案后,受理报案制度改为全面制单,就算民众报案时没有相关事证,也必须「先受理、后求证」,纵使是非理性报案、事证不明确或法律构成要件尚有疑义等情形,也会列入报案数据中,以致案件数大幅增加;一来一往,造成两系统数据落差逐年攀升。
刑事局强调,这次革新,是要全面汇整搜集、科学分析刑案资料,供各警察机关制定治安策略参考所用,两系统介接整合不仅能落实勤业务简化,更能即时反应治安状况,掌握犯罪趋势动态,朝接轨AI时代提前准备。
刑事局长周幼伟(中)、副局长黄壬聪(左)、主秘林宏升(右),说明刑案纪录处理系统,与受理报案e化管理平台结合情况。记者廖炳棋/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