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教室》春夏秋冬都限电?
春夏秋冬都限电?图╱本报资料照片
2015年我国发电结构
由于电力需求四季不同,一天之内各时段也不同,因此需依机组运转特性及能源价格提供基载、中载及尖载电力,核能、燃煤及川流水可做基载,燃气燃油可做中载,抽蓄水力可供尖载。
■太阳光电每度趸购费率近年虽下滑,但以明年而言每度仍高达4.4元~6.1元(台电的购电成本),但台电售电每月120度以下每度仅1.63元,121~330度每度2.10元,331~500度每度2.89元。
中秋过后,寒露、霜降次第到来,这本该是清风徐来,凉夜听雨的日子,但这几天秋老虎发威,气温骤升,未料大家只是开开冷气,竟险些酿出限电危机。
台湾每年用电高峰是落在夏季,因为天气热家家户户吹冷气,这个时候电力最吃紧,各电厂要使尽全力发电,以满足电力需求,以去年而言,7、8月尖峰负载(电力需求)平均约3,300万瓩,10月中旬降至2,800万瓩,到冬天、春天更降至2,700万瓩。
显然,秋、冬、春三季可以发少一点电,让那些在夏天拚命,已兵疲力尽的电厂喘口气,进行岁修,以降低日后故障的风险。如此随着季节调整的管理模式本该不成问题,未料今年秋天却连日陷入供电危机。
何以如此?除了气温升高外,我们的电力总供给少了核一、核二两部机组也是重要原因,这两部机组装置容量达162万瓩,若这两部机组能如期并联发电,相信这个秋天不会这么难过。
供电捉襟见肘
上周一至周五备转容量率依序是:2.80%、2.88%、2.57%、3.28%、2.74%,包办了历年10月的前4低。一周里的4天就名列历年10月前4低,这说明当前台湾电力供给已严重不足,这也意味着再有一、两部机组异常,限电就势在必行了,不只民生受影响,生产活动也将备受干扰。
我们的电力有5成用于工业部门,两成用于服务业部门,电力一旦短缺,产业受创最重,我们观近30年的产业关联表也可以发现,电力的「向前关联系数」逐年升高,由1986年的3.54,升至2011年的4.23,显示我国经济对电力的依赖与日俱升。
今年秋天出现限电危机是史上仅见,按理说,限电危机应该只出现在夏天才对,这除了意味着气候异常,更重要的是透露出台湾电力供给已然捉襟见肘,任何一座电厂都跳不得机,解决之道仍在于多投资电厂。
新政府并非不知问题的严重性,因此5月以来不断宣示要扩大投资太阳光电,并宣示2025年要让太阳光电装置容量升至2,000万瓩,约占总装置容量3成。然而,这样能够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吗?恐怕不行。
装置容量不等同发电量
因为装置容量占3成,不代表其发电量也可以占3成,我们看去年的统计即可以了解,以太阳光电而言,去年装置容量占1.73%,但发电量仅占0.34%,约仅其装置容量的两成而已,反观燃煤电厂装置容量占34.5%,其发电量占比却高达44.5%,燃气、核能电厂亦然。
由此可知,能源政策不能只考虑装置容量,必须考量其发电效能,因为装置容量大并不代表发电量就多。保护环境不该是一时的血气,而是长远的工程,新政府若真爱台湾,就应该务实考量各项能源特性,予以合理分配,并在文化、教育上深耕,以让节能思想深植人心,如此才是正道。
太阳能、风力等绿电不能做为基载电力至为明显,电力结构调整若不行之以渐,只怕日后台湾春、夏、秋、冬都将面临限电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