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永续学校 培育专业尖兵

净零永续学校介绍

气候变迁对全球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净零碳排成为国际最关注的议题之一,金管会要求最快2023年起,资本额百亿元以上的上市柜公司与钢铁、水泥业者,需在年报揭露碳盘查成果;经济部的用电大户条款,也要求用电大户设置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或购买绿电凭证,各产业为净零碳排动起来,绿领人才缺口也随之大增。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统计,净零排放趋势下,到2030年,再生能源领域将有高达1,400万个相关职缺,而高效能电器、运具电池及建筑节能,则又需要1,600万个工作者。台湾过去3年来绿色职缺的成长超过5成,可见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

面对绿色人才需求激增,工研院携手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化学产业协会、台湾电路板协会、台湾区纺织工业同业公会、及循环台湾基金会等关键公协会,筹组「净零永续人才联盟」,并成立「净零永续学校」,希望能为整个产业提供源源不绝的新鲜「绿战力」,进而带动台湾产业永续发展。

电电公会理事长李诗钦指出,依据经济部与环保署的统计,台湾的用电大户及排碳大户中,ICT厂商的占比都近40%,为此,电电公会已提出「台湾ICT产业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也希望透过「净零永续人才联盟」,加速与跨领域不同的产业一起交流,获得减碳相关技术与作法,协助企业掌握资讯。

化学产业协会理事长陈伟望指出,化学工业要在不增加碳排与污染的前提下,让化学品升级,是目前减碳的瓶颈,且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统计,化学工业的碳排量,有逾6成来自上游原料端;而电子业、纺织业各有8、9成的碳排来自上游。因此,减碳不能只有企业单打独斗,透过联盟能汇聚各方解决方案与智慧,强化跨业与跨界的交流,大家一同寻求技术突破与整合性思考,净零永续学校以减碳实务及技术导向为教学重点,也正是业界迫切需要的,肯定能培养绿领即战力,提升业界能量,以迎接净零永续的挑战。

「2050净零碳排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没有人是局外人。」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工研院运用跨领域的创新研究和科技研发,从能源供给、需求使用、低碳制造、环境永续等四大面向,提供产业净零减碳所需的技术;同时透过产业净零转型服务团,协助产业找到净零解方;今年五月进一步成立净零永续学校,并发起净零永续人才联盟,以人才联盟与净零永续学校携手合作,从三大面向培育绿领人才:一是链结产业公协会,掌握数千家会员企业绿领人才需求,盘点并补足产业缺口;二是由净零永续学校设计系统化课程,培育符合产业所需绿色人才;三是链结典范案例分享减碳相关技术成功经验,协助企业掌握资讯。透过推动产业净零生态圈学习,发挥以大带小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减碳能力。

工研院产业学院执行长暨净零永续学校校长的周怡君也说,企业迈向净零,组织须具备「三力」:认知力、管理力、技术力。首先,建构企业内部各阶层员工对于净零永续、循环减碳的基本认知力,提升全员减碳意识与行动;第二,则是建构企业碳管理力,以实务教学带领企业找到的碳热点、排碳量;第三,汇聚工研院各种低碳制造、绿能导入与能源管理等应用技术,培育各类减碳技术的专业人才,厚植企业技术力。

三力完整的系统化课程,再辅以课后协助学员找技术与找专家的加值服务,将有助于企业更快速的找到净零碳排的突围对策,并落实减碳工作。

周怡君建议,上下游一起减碳效果更佳,她以台湾汽机车业者三阳工业为例,该业者今年率上下游供应链厂商,一起参与净零永续学校培训课程,透过「碳足迹管理实践研习班」及「企业碳策略及碳权」等课程,培养供应商伙伴一致的净零减碳知识观念,未来当公司导入碳足迹时,供应链厂商亦能同步跟上,达到企业协力共好,发挥以大带小的减碳效果。

全球减碳海啸来袭,工研院的「净零永续学校」,以工研院超过20年的专业辅导经验为基础,发展系统化的学习地图:从认知养成、专业基础、到进阶技术培训,透过有系统地培育绿色升级转型所需要的人才,将可提升台湾产业集体的绿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