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绿色净零碳人才架构与培育

在全球追求净零碳目标下,绿色净零碳人才急需整备及早部署。图/pixabay

近一年来企业界最关心的重大话题应该是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且宣示2050净零碳之目标,而欧盟也将在2023年试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许多企业也不落人后,无论是宣示RE100(公开承诺在全球达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标及时程) 、EE100(能源效率增加100%)和EV100(2030年以前,达成100%交通载具电动化),甚或是参与碳揭露计划(CDP)、气候相关财务揭露(TCFD)以及提出科学基础减量目标(SBTi)等,不只是企业主动带头做,很多企业也同步要求供应链配合上述目标一起做,越来越多银行也遵循各种绿色金融的贷放原则,可以说,在全球追求净零碳目标下,已经没有企业可以作壁上观,而政府也需要协助企业与国民因应这样的世界趋势,特别是绿色净零碳人才急需整备及早部署。

面对净零带来的挑战,各企业开始着手针对自身的碳排放量进行盘查统计,需要环境工程等顾问服务,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设置专属部门,设置「永续长」(CSO,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并聘用相关人才如「企业永续管理师」(Sustainability Manager)来进行碳排放量的监测、控管与计算,企业所揭露的碳排数据应由第三方「碳审计师」(Carbon Auditor)协助进行碳排量与其数据之稽核,再者,企业总体或是产品别之碳排放量也可委由国内或国际专业验证机构进行验证,取得碳足迹报告、碳排放或减碳标章。

从了解企业自身排放量之后,则进一步思考该从何处进行碳排减量,有可能是从制程面、维修保养面,也有可能是从设备更新汰换面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且碳减量,在此都需要技术研发人才,例如,流程工程师、材料科学家、或是热泵工程师等,或是与设备供应商来进行合作,甚至亦可引入外部「能源经理人」(Energy Manager)协助代管企业整理能源使用,规划降低整体能源耗用的方案。

有些企业会采取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碳权来获得碳排额度,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约29个(2021年4月止),目前韩国、中国、美国都设有国家层级或是地区层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了建构台湾碳排放交易机制或是购买碳权,政府必须加速培养「碳排放交易员」(Carbon Trader)与相关人才,而企业除了可以委由专业顾问公司协助之外,内部可设碳交易部门,也必须有碳权交易知识与能力的人才。

碳权的来源也可以是森林碳汇,经由碳验证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认证符合监测、报告与验证机制(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的森林碳权,可在碳交易市场中进行碳权交易。验证森林碳汇需要依循一套搭配科技与生物资产法会计的专业计算方式,相关人才尚待培育。

能源供应来源方面,为了改由低碳排的发电方式,在创能部分,再生能源如风能、地热、太阳能发电或是绿氢等应用研发、开发设厂、凭证市场交易或是电网相关人才将会是未来绿色人力市场的重点,储能领域则是在开发储能电池方面,特别是电动车用电池,急需人才投入,节能领域在建筑节能方面需要人才投入,家用或是商用的各种节能电器设备也需要持续有专业人才进行研发。

除了从排放源头进行减量之外,针对碳排大户所排出的碳运用碳捕获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进行捕捉,将碳储存于地质、海洋、土壤、冻土等,甚或可运用回收的二氧化碳进行微藻的养殖,创造出更有价值养生产品,这当中也很需要相关人才持续研发。

从上述绿色净零人才架构来看,各范畴人才缺口极大,而到底哪些领域的人才培育最为急迫,从短中长期来看,人才缺口数量又分别为何,该从学校教育、在职进修或是转职培训等何种方式着手,而企业内人力资源部门又该如何因应新增的净零人才需求,都是当前政府与企业应该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