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生物多样性与净零碳排同等重要
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野生动物数量已减少70% 。2022年12月在蒙特娄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又称 COP15),达成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GBF)的共识,就如同2015年巴黎协定对气候议题的影响,有助企业、政策制定者与投资人正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议题,并采取行动。
现在大家所谈论的「自然与生物多样性(Nature Positive)」,亦即考虑大自然真正的经济价值,且全世界目标应该超越单纯的损害限制。以前我们缺乏一套鼓励自然积极资本配置的规则和标准,而COP15 会议的共识则朝正确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目标在2030年前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
生物多样性系指地球上多元且丰富的生物物种。此课题比气候变迁更难解,且可供使用的评估工具也不及其他永续发展领域成熟。举例来说,投资人若想比较不同专案或投资组合的气候影响,可使用现在广为采用的二氧化碳当量指标,透过相同尺度来评估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
然而,生物多样性没有类似指标。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无论发生在何处,都会导致气候变化,但人类与自然互动所产生的影响则因地而异。在甲地酿致巨灾的情况或许在乙地的影响微乎其微。每个生态系都有其土壤、矿物质、水、气候和其他因素的独特组合,因此很难设计出可供广泛应用的指标。目前,一家公司可能会报告自己保护了多少公顷的土地,而同业则报告自己种植了多少种类的树木,以致难以分辨哪个作法对自然更好。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基于数个互补指标来拟定一套全球揭露标准,并对当前做法做出重大改进。GBF的目标旨在确保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定期监测、评估和披露其风险、依赖性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要求类似的公司分享同样资讯,可将一项投资对自然的影响和依赖程度跟另一项投资直接比较,有助透过投资的挹注来解决生物多样性威胁,同时统一国际间的标准,并尽可能将新规则与既有的气候标准整合,达到降低成本和减少摩擦的目标。
选择视而不见绝不可行,因为不行动只会带来对自然环境莫大的风险,进而对企业和投资组合造成影响。可预见的实体风险,指许多企业所依赖的自然过程,包括如农业里的作物授粉等;另外还有转型风险,由于一些新法令旨在终结森林砍伐或致力保护自然,企业若未能做好准备,就有违法之虞,若被发现造成环境损害,还会面临声誉和诉讼风险。
根据法国法令,金融机构现在必须揭露其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和影响,就如揭露气候风险一般。国际间也正参照较早推出的气候相关财务揭露(TCFD)制定自然相关财务揭露(TNFD),并预计于2023年完成相关条款。英国和瑞士已针对某些活动强制要求企业提出TCFD报告,而世界其他各地也将推出相同规定,相信不久后TNFD报告应该也会有类似强制规范。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 ,全球约有一半GDP高度或中度依赖自然资源。我们可以选择改变生活方式以保护自然资本,否则势必会耗尽自然资本,最后还是得改变生活方式。为投资人提供正确的数据等相关必要工具,以针对生物多样性采取行动,可说是重要的一步,而这也是COP15正着手进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