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净零转型不可忽略产业特性差异

图/本报资料照片

我国金融业针对净零排放,近年来投入相当程度的心力,提供永续金融商品或服务,希望利用资金诱因,鼓励企业加速转型步伐。惟金融机构实际投融资与否,仍取决于客户能否提供可信赖的转型计划,毕竟稍有不慎陷入漂绿争议,绝非金融机构所乐见。

■工业与商业差很大,石化与电子也不能大锅炒

尤其净零牵涉众多产业,莫说工业与商业的本质差异,即便是同属制造业的石化与电子,两业别的减碳路径也大相迳庭。是以转型计划绝不能像大锅炒,把所有部门混为一谈,产业特性不同,减碳重点自然不尽相同。

虽说国际间常见与气候或净零有关的国际准则,理应可做为转型计划之参考,例如气候相关财务揭露(TCFD)四大核心面向:治理、策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又或是国际资本市场协会 (ICMA)《气候转型融资手册》的四大揭露要素等。但该些准则鲜少凸显产业特性差异,净零转型计划如未能因业制宜,内容不免过于粗疏简略;甚至金融机构若仅参酌该计划,进行贷前审查或贷后管理,恐亦略嫌不足。

因此,企业制定净零转型计划,建议至少必须掌握三大重点:现况、路径、策略。现况系指详细列出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使用乃至于污染物质等数据,且明确标示资料来源,乃至于第三方单位之验证。

路径包含目标与期程,比如2030与2050年的中长期排放目标,以及期间内每年预定的减碳进度。策略则是在现况与路径的基础上,因应所属产业之特性差异,载明所采取的减碳策略、作法与可能对应技术。

以我国最大排放源石化产业为例,因为制程仰赖高温热能,排碳主要来自燃烧煤炭,占其总排放量的8成以上。所以制程设备效能的有效提升,对石化业减碳尤其关键,诸如蒸馏热循环整合、精准反应制程技术开发等,皆为业界目前注目焦点。反之,扮演台湾经济成长驱动主力的电子业,近8成碳排源于电力使用,如制程动力、空调、空压机等;未来迈入人工智慧(AI)世代,电力需求更将数倍成长。有鉴于此,如何最大化使用低碳能源,对电子业落实净零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

■节能减碳,方方面面都要动起来

然而,温室气体减量责任并非只由工业部门一肩扛起,GDP占比逾6成的商业服务业,亦可替净零目标创造具体贡献,减碳过程更跟一般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依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册报告》的分类与统计,此部分包含服务业与住宅部门,排放占比约2成、仅次于制造业。进一步检视其排放结构,根据能源署统计电力排放占比高达87%,显示节能实为商业部门减碳之首要工作。

对此,商业服务业的净零转型计划,应当着重在供冷取暖、电器照明等设备的能效提升。譬如日前引起热议的医疗院所,鉴于碳排最大来源为冷气空调,医疗仪器、照明灯具次之,医院或许可先从节能切入,逐渐以具节能标章或能源效率一级产品汰换老旧设备,并结合节能技术服务(ESCO)强化减碳成效。

但像是仍有油气类能源需求的物流仓储业,除了改采低碳运具之外,亦可考虑引进智能运算及捡货系统,透过路线优化尽量减少燃料耗用。

当然,建筑物本身节能减碳也是不可或缺之环节,且研议建筑净零转型时应涵盖建物的完整生命周期,同时评估施工与使用两阶段的碳足迹。国际能源总署(IEA)就曾指出,全球营建部门碳排,有28%为使用建物所产生的能耗,另有10%为兴建期间的建材生产、运输及废弃处理。为此,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已推出低碳建筑标示、建筑能效标示两项制度,借此鼓励业界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导入低碳建筑手法并办理建筑能效评估,期能带动国内建筑节能比率渐进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