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海外市场,怎能只靠低价?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跨境电商已非新鲜事物。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跨境电子商务”一词,到2024年,跨境电商已第十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疫情期间,跨境电商更是迎来跨越式大发展。大量中小微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把自己的产品卖向全球,还有很多传统进出口企业,开始用跨境电商开拓自己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但跨境电商平台近两年才引起外贸从业者的关注。商家要想把商品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通过平台是个更快捷的方式。过往,平台主要是外资的亚马逊、沃尔玛等,但近两年,中资平台开始崛起,让卖家有了更多选择。在近两年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资平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商家也有不少抱怨的声音。在国内做电商,商家对商品的价格有决定权,卖高价赚多点,想走量就卖便宜点,只有在平台大促的时候,才对商家有折扣的要求。
但在多个中资跨境电商平台,则变成了主要由平台定价。特别是在“全托管模式”下,平台负责店铺运营、仓储、配送、退换货、售后服务等环节,商家只需要提供货品,备货入仓。同时,由商家提报供货价,平台和商家一起决定最终销售价。商家只需专心打磨品牌与产品,不仅降低了出海门槛,也进一步放大了商家的强项。
“全托管模式”本来是一个对各方都有利的解决办法。但平台为了更多占领海外市场,提供更多的低价商品,愈发压低商品价格。这引发了众多商家的不满。事实上,更低的价格也阻断了商家“销售—盈利—研发更好商品”的正向发展链条。如果问题不解决,电商平台可能会成为更多低价商品的销售渠道。大量低价商品进入海外,也可能引发所在国家的不满。据了解,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到中资平台利用低价商品抢占市场的问题,并可能加强监管。
我国跨境电商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推出一系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持续推进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也得益于我国持续推动技术、渠道、政策、服务等多方面创新。近年来,我国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并促进达成相关国际贸易协定,有序推进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推动形成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的国际环境。但如果平台企业仍然停留在依靠低价抢占市场的阶段,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或将蒙上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