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有病

这几天,“精英教育”这个词挺火的。

我也顺带看了几眼相关的话题。

怎么说呢,就是这个世界有时候的确挺癫儿的。

癫到我都快看不明白了。

如果姐妹们没关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也就不必看了,不重要。

不过,说到精英教育。

倒让我想起,电影《年少日记》里的一些情节。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和“精英家庭”教育有关的事儿。

爸爸是香港有名的大律师,家庭经济条件优渥。

妈妈是全职太太,也是社交名媛。

家里有两个男孩,有杰和有俊。

有杰是哥哥,有俊是弟弟。

弟弟有俊学习成绩优异,就读老牌名校,弹钢琴也是信手拈来。

非常符合父母的期待,是父母的骄傲。

他不仅学习不怎么好,钢琴学得也慢。

因为成绩太差,还留级到和弟弟一个班。

这对于这对“精英父母”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爸爸动不动就骂有杰是垃圾,甚至常常拳脚相加。

妈妈也把家里的不和谐归罪于有杰,

“如果哪天我和你爸爸离婚,一定是因为你。”

有杰在这个家里活得小心翼翼,他尽力讨好家里每个人。

甚至在父亲冲过来要打他的时候,主动递上鸡毛掸子。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

努力去学习,努力去练琴。

只是结果依然不令人满意。

学了几个月钢琴,还是弹不了一首完整的曲子。

所以,他依然得不到父母的爱和肯定。

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不是一个什么重要的人……

他觉得只有自己离开,才会让爸爸、妈妈、弟弟一家三口更幸福。

最后,在父亲带着妈妈和弟弟去美国玩的时候。

有杰从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有杰这个孩子感到难过。

他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他只是做错题,又不是做错人。

他只是榜上无名,又不是脚下没路。

何至于对一个孩子如此残酷。

但或许,一些所谓的“精英父母”就是很难放下心中的执念。

他们对孩子的预期就是不能比自己差。

孩子往往是这种家庭的另一种颜面。

孩子学习好,有特长,让他们觉得脸上有光。

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而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让他们觉得丢脸。

甚至把孩子的不出彩看成是自己人生的失败。

现实中,我也见识过这样的家庭。

老公能挣钱,妈妈是全职太太,负责在家里相夫教子。

对于这位妈妈来说,女儿就是她成就感和价值感的来源。

所以,当女儿觉得累,不想继续练习滑冰的时候,这位妈妈,直接一脚狠狠踹到女儿的后背。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孩子的日子过得胆战心惊吧。

更难接纳孩子的平凡么?

前几天,我看到一位高知父亲给一位我常看的大V写信。

这位父亲说,他和太太都是从农村上大学读研究生。

两个人靠自己努力,在一线城市买了房生了娃。

他们原本没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

只希望孩子在普通公立学校保持中等就好。

但就是这个小期望现在也变成了奢望。

因为孩子上三年级以后,厌学情绪严重。

现在基本就是垫底状态。

他和太太对这个现状无法接受,几乎每晚都吼孩子。

整栋楼几乎都能听见他们吼孩子的声音。

但其实他和太太也很痛苦,全家现在几乎都快抑郁了。

所以他想问问,应该怎么办。

大V给这位父亲的回复里,我觉得有几句话说得特别好,大致意思是

1、这位父亲说,他们期待值不高,“只希望孩子在公立普通学校中等就行”。听起来好像很合理,但实际情况是,对于能力只在中下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过高的期待,而这样的孩子,每个班至少有一半。

2、靠自己能力打拼出来的高知父母一般都是特别聪明、特别勤奋、特别自律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不容易从普通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数人,总是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勤奋,不那么自律的。

3、一对漂亮的夫妻,生的孩子可能不漂亮,因为这个打骂孩子,人们往往会觉得他们疯了。一对健康的夫妻,生的孩子可能体弱多病,因为这个打骂孩子,人们会觉得他们在犯罪。而一对学霸夫妻,生的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打骂孩子却觉得很正常。

这几句话,对我也是一种点醒。

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不同的。

有人不擅长唱歌、有人不擅长篮球、有人不擅长跳舞。

自然也有人不擅长学习或者某一学科的学习。

一般都是比较擅长学习的人。

潜意识里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智商高、学习好。

但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呢?

相貌可以遗传,身高可以遗传,甚至性格都可以遗传。

但知识却没办法遗传,学习能力没办法遗传。

甚至智商也是在代际之间的来回震荡的。

那到了孩子这里,有可能会赶上智商的均值回归。

谁家祖坟的青烟也不能一直冒,总得休息一下。

所以,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父母是高知,孩子学习成绩一般的例子。

当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跳出来看这件事。

总是能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但如果家里真有一个学习非常差的孩子。

父母要做到心平气和地接纳,可能也的确要经历很多内心的挣扎。

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知&精英父母来说。

在内心里真正接受孩子的落后,恐怕要更难一些。

还有一些人赶上了时代的红利,人生相对有成就。

所以,常常不由自主地期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优秀。

如果遇上一个符合期待的孩子,当然是一种幸运。

但如果遇上一个没有学习天分的孩子。

就非常考验家长心态了。

父母不要做

向孩子身上踢土的那个人

我和大家说过,我有一个朋友。

自己非常优秀,但是她女儿小时候,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她开始也不太能接受。

但她老公非常理解孩子。

因为她老公以前的成绩也不太好,但为人特别好,情商也很高。

所以,她老公非常了解这类孩子的处境。

学习不好的孩子,在学校往往不受老师待见。

还可能受到周围人的排挤、歧视。

内心其实已经很自卑了。

如果家里人再不能帮他们一把,这些孩子几乎就没有退路了。

用我朋友老公的话说就是,“上天已经亏待她了,没给她很好的天资,我们更应该善待她”。

我特别赞同朋友老公的这句话。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托举者、推动者。

但我觉得,托举、推动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做向孩子身上踢土的那个人。

而不是在TA仰头渴望帮助的时候,狠狠踢几脚土。

学习不好,不是一个孩子的原罪。

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暂时没开窍,有些孩子可能是贪玩,有些孩子可能的确没有知识性学习的天分。

如果父母的确已经尝试过,努力过。

发现孩子确实不是学习那块料儿。

其实,可以看看孩子更擅长什么,去打造孩子的其他长板。

360行,行行出状元。

学历很重要,身心健康的活着更重要。

多观察了解孩子,去发现孩子的长处。

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总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现实中就没有啥都好的六边形战士,也没有啥啥都不好的纯粹废柴。

只是有些人的长处是显性的,比较容易被发现。

有些人的长处是隐形的,需要慢慢发掘,或者需要一些机会得已发现。

而为人父母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能够等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