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升级,主机厂要想活下去,得混手机圈?

趁着国庆假期,小编在这里和大家简单聊聊一个现象,那就是汽车圈儿和手机圈儿的联系好像越来越紧密了?

不管是哪家的新车发布会,总有一段时间被专门留出来,单独讲讲自己的智能座舱和手机有着怎样的联系,这其中以华为系和领克08最甚,毕竟是手机企业直接做的底层系统;除开这类合作,还有最直接的跨界类型,比如最近风头正劲的蔚来手机和小米汽车。

总之,现阶段随着“万物互联”概念的深入,车企想要拔高自家车辆的智能水平,总是离不开手机的身影,那问题来了,没有手机的支持,仅依靠单一的车机,就算不上智能汽车么?

一个车机系统是否好用,这其实取决于用户自身的使用习惯,只要你觉得好用就行,这就好比如说,中老年人群他们对车机功能的需求不多,追求简洁、易操作,年轻人则完全不同。

当然了,关于智能车机的好坏,这里还是有一些硬性指标的,比如说芯片算力、UI界面设计、交互逻辑等等,所以通常来说,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势力车企,他们在智能车机领域,相较传统大厂有着先天优势。

而在燃油车时代,传统车企为用户所提供的车机系统,一是系统生态封闭,二是交互逻辑多参照欧美用户,这就导致我们中国用户在使用时的种种不顺,毕竟中国互联网的内卷有目共睹,各类APP又层出不穷。

所以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中控车机,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诉求是“支持CarPlay”等的手机互联映射。换句话说,将手机屏幕投射到中控屏上,用户使用的,仍然是自己在手机上最为常用的应用,而且经过大数据后,相较车机的操作逻辑,当然是自己的车载“手机”用起来更为方便了。

但是随着苹果愈发深入汽车领域,寻求更多车机控制权,传统大厂也在犹豫是否继续提供CarPlay功能。今年4月,通用汽车宣布旗下车型不再搭载CarPlay,缘由是苹果新一代CarPlay能够掌控车内包括仪表盘在内的所有屏幕。

那说回到智能车机,近几年发布的新车,芯片用的是旗舰级车规芯片,车机底层系统背后也几乎都有手机厂、互联网大厂的身影,可为何用户给出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新车虽然“智能”,但车机需要从头开始“练级”,首先各家车机系统的交互逻辑与UI界面设计不如手机那么统一,iOS、安卓、鸿蒙这御三家几乎瓜分了手机操作系统的全部份额,反观车机系统,各家有各家的设计理念,这就导致用户的学习成本上升,且只有经过大量时间训练后,智能车机才会越用越智能。

而鸿蒙车机、Flyme Auto这两个广受用户好评的智能车机系统,它们全都有一个特性,即更像是一个大号手机,无论是操作逻辑,还是交互模式,如果你是华为手机用户,亦或者是魅族用户,那么完全可以实现零基础上手操作。

另外,鸿蒙与Flyme Auto都有着将手机内容流转到车机上的功能,即在车机上操控手机,这种方式,无疑是车手互联的极致,能实现在上车之后全程使用车机,不需要在两者间切换使用,不过要注意的是,该功能有手机品牌限制;而且在整体UI设计上,也都比车企自研会好一些,这一点,建议大家可以线下对比看看,会非常直观,而这些也就是车企与手机厂商合作,从底层自研车机的核心优势。

目前的智能车机系统,虽然说能通过OTA升级实现常用常新,但问题在于OTA需要备案,且车企需要时间准备大规模推送,而用户将自己的手机软件进行升级,再与车机联动,投放至中控大屏上,这种无缝连接的体验,明显是单一的智能车机所比拟不了的。

总之,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智能终端的新入口,或许大家也意识到了,未来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如何构建开放、互联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