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跟看護不和,子女要把我送養老院,覺得像被遺棄,難道要我去等死?

一般长辈听到养老院多数会有刻板印象,直觉孩子就是不想照顾、准备「遗弃」,甚至要他们等死!服务过年长者的咨商心理师廖伟玲坦言,老人家需要自己能被尊重,不过,儿女辈或许因照顾高龄父母有困难,内心其实也万般纠结。 图/shutterstock

一般长辈听到养老院多数会有刻板印象,直觉孩子就是不想照顾、准备「遗弃」,甚至要他们等死!服务过年长者的咨商心理师廖伟玲坦言,老人家需要自己能被尊重,不过,儿女辈或许因照顾高龄父母有困难,内心其实也万般纠结!

外籍看护相处有撇步:就事论事将心比心

据统计,目前国内近有21万名外籍看护,多数来自东南亚,其生活习惯与国内家庭多少有些落差。一般来说,雇主与移工之间,有八成以上的问题来自语言不通,因此,林太太是否因为无法沟通而对外籍看护不满?

「在移工来源缺乏之下,以动作示范胜过语言沟通,并给予外籍看护机会与耐心,用同理心将之视为工作伙伴,才是长久之计!」廖伟玲建议,遇到比较被动或经验不足的看护,应给予详细清楚的指令,若有达成目标或遇到尽责的看护,除了夸奖也要偶而给予奖励。

「人必须互相尊重,唯有将心比心,才能重建感情的连结,降低不满意的程度。」

如果外籍看护真的难以满足需求,廖伟玲表示,可以和子女讨论是否有替换人选?林太太是不是更倾向请台籍看护或子女自己照顾?是否有金钱或其他子女还不清楚的考量?

「或许林太太习惯独居,但目前身体不允许必须有人照料才行,身体不适加上与人同住带来的压力,也会引发很多情绪,让找寻合适的看护变得更困难。」廖伟玲认为这需要子女多一点同理。

别老觉得子女不孝,他们没有你想像中冷血

而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同理,为什么孩子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廖伟玲提出两个观点,一、有充裕的照护资源:现在的养老院无论设备或人力上都已提升,把父母送到这里会较安心;二、维持人我互动往来的关系:养老院是一个团体,老人家同住在一起有机会彼此交流学习。一旦能同理儿女的初衷,内心纠结自然会解开!

此外,养老院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安养中心、看护中心、日间照顾(托老)、护理之家,有些还有政府补助,但如果长者没有接触过,想到被迫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住,会有许多未知的恐惧跟适应新环境的不确定性。

如果子女没有为父母多考虑这些部分,并跟父母好好的沟通,当然父母会觉得不被尊重,甚至有被遗弃的失落跟挫折感。「建议林太太跟子女一起了解这些机构的不同与优缺点,实际去看环境,才能减少对未知的担心,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的可能。」

「养老院等于不孝」是一种常见的想法,就算长辈自己可以接受,也会担心被其他亲戚说三道四。「说实在,里面可能隐藏着和子女维持关系的疑虑,深怕日后没人去探望等等,这部分是可以跟孩子好好讨论的。」

廖伟玲最后提醒,当两代人都了解彼此内心深处的担心,与行事背后的善意,才更容易做出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