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想讓孩子跟我姓,婆家卻說這個很重要嗎?覺得不公平...
从母姓这件事是坚定的,反而有很多机会去教育孩子两性平权跟姓氏继承的概念。 图/freepik
姓氏在一个家庭中是传承的象征,表示是「一家人」,可以透过子孙繁衍传递下去。林维君指出,台湾社会是汉文化为起点发展,由男性负责继承姓氏在社会潜意识中是很自然的事,但台湾后续受到多元文化影响,法律不断往前走,跟谁姓从「约定俗成」推向「法律」决定的里程,可以双方自行约定孩子的姓氏。
法律保障从母姓的抉择
自2007年《民法》第1059条从原则「从父姓」修整为:「父母于子女出生登记前,应以书面约定子女从父姓或母姓。」双方可以自行讨论决定孩子的姓氏,若约定不成,申请人可于户政事务所抽签决定。
林维君表示,两性平权观念里,妈妈就是主要养育者,为什么孩子被期待应该要继承婆家的家族?在妈妈的情感认知上,会去质疑社会约定俗成是不是合理,而且现在法律有保障,加上经历过流产,已经47岁才好不容易有的孩子,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性,所以想要用孩子姓氏代表与家族的亲密性,另外,在妈妈视角里,第一胎已从父姓,要求姓氏决定上的平等是合理的。
从母姓较特别 仍会面对好奇
林维君指出,从母姓在在上一辈想法中是附上一些污名的,可能是女方父不详、男方入赘,或者是女方家没有兄弟可以继承等等以上情况会从母姓,所以从母姓在大部分人想法里是个例外,所谓例外就很容易被连结到不正常,虽然已经修法,不只是婆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外人也很容易先产生类似的疑问。
她表示,孩子从母姓实际上本就会遇到文化冲撞的提问,除非,从小就给兄弟姊妹一个正确的性别教育,不然,假设夫妻双方家庭中有的是想遵循传统的,孩子就很可能会受到嘲讽,会一直被问,例如外人问说为什么你们两个小孩要不同姓,孩子不知道如何理解,会产生身分认同的混淆。
但若家长双方对从母姓这件事是坚定的,反而有很多机会去教育孩子两性平权跟姓氏继承的概念,甚至告诉孩子长大可以自己决定是不是要改成从母姓。
正向看待提问 是说清楚的好机会
林维君分析,其实从婆家的回复看来,并没有很明确地反对孩子从母姓,因为如上述,从母姓本身是背离社会期待的,从婆家的反应来看,会好奇以及疑问这个从母姓的必要性还有「为什么重要」,也或者是一种提问,有没有考虑到从母姓的话,孩子未来是否可以适应。
她进一步表示,其实可以去和婆家沟通与争取的,不要太快认定提问就是反对,反而是一个从母姓的关键起点,妈妈在这时候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现在是自己面对家族内的疑问,未来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社会的好奇,例如「为什么你和哥哥姓氏不一样」这样的疑问,帮助孩子适应社会做好准备,从自身身教开始,与婆家说清楚从母姓的必要,才有可能让孩子正面看待社会的好奇,也许婆家还有机会成为一起教育孩子的人们。
〈本文仅为专家意见,非本平台立场〉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