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看世界|他们用肢体勾勒新移民群像

【剧看世界】将放眼海外剧场不定期放送舞台上最新演出讯息 推荐最有才(yan)华(zhi)的戏剧人 我们的原则是:优秀导演拉一把 有趣剧目推一波 日新月异的舞台 日月将从此处升起

Gecko

壁虎剧团

戏剧团体

壁虎剧团(Gecko) 是一家屡获殊荣且享誉国际的肢体戏剧团体,由艺术总监阿米特·拉哈夫 (Amit Lahav) 领导,成立于2001年,目前已创作了8部广受好评的戏剧、2部副剧和2部电影。

作为一个以艺术家为主导的团队,壁虎剧团在创作中投入了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正是这种运作模式推动了剧团的决策。创作过程的长度和产品的寿命意味着开发工作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他们的创作过程极为严格,以确保剧团所要求的高品质:测试、学习、评估和完善贯穿始终。通过实验、工艺和协作,阿米特创建了一个有机的流程,突出了想象力的力量和无形价值,使我们由设计表演者、创意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多元化自由职业团队能够与阿米特一起工作,并带来他们自己的技能、背景、经验和文化融入到他们的作品创作中。这个设计过程在排练室内外的紧张实验、反思和技术开发之间摇摆。

壁虎剧团基于对人类以及他们在社会中表达感受和情感的非凡而富有挑战性的旅程的浓厚兴趣。他们的作品是由来自多种文化的人们创作并为他们发声,试图代表每个人——无论年龄、性别和背景。他们在创作中使用多种语言,通过动作和情感、声音、灯光和布景设计来讲述普遍的故事,让来自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都能接触到他们的作品。

本期剧看,我们将聚焦壁虎剧团目前正在巡演的新作《Ķīn》,看他们如何用肢体塑造出新移民群像。

默声漂泊

01

秉承壁虎剧团的风格,《Ķīn》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作、音乐、灯光、音景和舞台设计,而不是台词。角色只在绝对必要时才说话。相反,情感和思想主要是通过演员们的动作序列和非语言交流来传达的。

Photo by Mark Sepple

几乎每次涉及两个或更多人的对话中,每个人都说着不同的语言。这种丰富的语言形式并没有混淆或减损故事的内容,而是让观众完全沉浸在移民和文化冲突的主题中,并试图证明语言理解并不是情感联系的必要因素。

“我们同时存在于故乡与目的地”

这些用母语讲述的无字幕对话片段直接将观众们代入移民的处境之中。漂泊时的缄默是一种不可奈何,语言早已飘散在异乡的风中。

从个人到共鸣

02

《Ķīn》的灵感来自艺术总监 Amit Lahav 的祖母 Leah 和她的家人的故事,他们于1932年逃离也门前往巴勒斯坦以逃避迫害;而这个发生在20世纪的个人化故事则在壁虎剧团的呈现中引发了21世纪很多人的共鸣。

Photo by Mark Sepple

多语言和多元化一直是壁虎剧团的标志,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引发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人的共鸣。移民这个母题以Devising Theatre(编作剧场)的形式进行创作,《Ķīn》也由个人经历的回忆慢慢变成移民群像的塑造。

Photo by Mark Sepple

身份认同最终还是成为了《Ķīn》所探讨的中心命题。 在一个场景中,移民们只有“白人化”(戴上领带、戴平顶帽来同化),也就是被迫放弃自己的文化,才有机会真正进入他们的“目的地”。

在船只起航前,有人摘下头巾,有人留在原地。地理位置与文化开始错位,身份也渐渐模糊。他们是夹缝中的人,迈出第一步后就别无选择。

黑暗之中

03

言语在壁虎剧团的隐身也从反方向突出了作品的视觉性与音乐性。

克里斯·斯温 (Chris Swain) 绝对巧妙的灯光设计将电影化的风格融入戏剧舞台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灯光是演员们自己在舞台上控制的真实光源,这些灯光如同探照的电灯,仿佛人们受困于永恒的夜晚,被满怀恶意的目光刺痛着。

Photo by Mark Sepple

戴夫·普莱斯(Dave Price)的原创配乐深受东欧音乐的影响,捕捉住了怀旧和哀叹的感觉,在听觉上赋予作品以生命力。

正如阿米特·拉哈夫 (Amit Lahav) 所说,对于任何一个“移民故事的产物”来说,《Ķīn》 都是一部必看的剧,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来说更是如此。英国,尤其是伦敦,是文明、文化和语言的大熔炉,这是它的优势,而不是弱点。多语言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在艺术中的代表性仍然严重不足,但改变是缓慢的,路还很长,《Ķīn》或许正是改变中的一步。

搜集整理:Har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