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尽头是eπ007,奕派活下来后怎么去谈梦想?

“活下来再谈梦想”是一个伪命题,若要打开窗,你必须叫嚣着掀开房顶。

内卷以来,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每当面对新车上市都十分痛苦。

当年,我们面对互联网第一车荣威RX5(参数丨图片),面对号称“最美中国车”的博瑞,面对红蓝标的哈弗H6,甚至于面对爆改保时捷的众泰,都有太多话题可聊,今天要去谈什么?面对大量同质化的产品,以及大量习惯于“奶头乐”的读者,只能去谈性价比。

就像最近到来的eπ007,论纸面上的性价比,这款产品几乎是没有瑕疵的,13.16万的起售价,就给到了B+级的车身尺寸,以及同级唯一的SOA智能座舱、马赫超感增程系统、20扬WANOS全景声音乐座舱、L2级自动驾驶以及无框车门、座椅通风加热等核心配置,放在5年以前这几乎不可想象。

但这样的产品能够畅销多久?我们很难给出答案。今天,在市场中很难看到常青树这样的产品描述词,一款低价的产品会迅速被另一款更低价的产品替代,大量产品的上升期被压缩在了半年甚至三个月,以哪吒为例,其在2022年是新势力销量第一,那么如今又怎么样呢?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只能感受到哪吒面对IPO的局促与沮丧。

最近上映的《逆行人生》给了观众一个启发,即现在很多人被困在算法里,外卖订单量第一的大黑之所以遭到排挤,是因为其让平台算法认为所有人都能达到其订单量,从而导致了压低单价或是增加订单的结果,提升了所有人的工作压力,也使斗殴事件发生,而大黑最后只能哭着喊,“我只是想要今天比昨天过的好一点”。

代入厂商去看,很大一部分品牌似乎也是如此,一款更低价格的产品带来的也许是“今天比昨天过的好一点”,但这些其实都在大数据的算计之内,并被无情地推送给消费者以及所有的竞争对手,导致了厂商的每一天都比昨天要辛苦,但每一天的利润却都比昨天要少。

以至于很多厂商在思考,我们都给到这样的价格了,为什么消费者还是不满意?而在消费者看来,持币观望永远是最妥帖的做法,至于有用车刚需的用户,则大概率会听从互联网的建议,在信息茧房里选择一款相对更好的产品。你问感性类的冲动消费哪里去了?那些破产的汽车品牌早就给割完了。

甚至于还有的汽车厂商,仍然不明白“冰箱、彩电、大沙发”为什么能够成功地让消费者买单,并且可以让汽车的身价翻这么多,理由其实非常简单,这一类产品与当代消费者的认知相符,“消费者要买的是洞,而不是钻头”,厂商认为正确的、优秀的,并不一定是契合用户的,尽管在一些时候,用户的选择是认知失调下的错误判断。

回头再谈eπ007,虽然能够看到东风奕派对它的用心,但这也是“困在算法”里的一款产品,甚至于我们能够看到东风奕派努力迎合算法的自相矛盾,譬如动力,这款产品通过场地赛冠军团队调校的底盘以及掀背设计与无框车门等,很努力地在传达驾控与运动上的优势,但却匹配了在性能方面是“天生侏儒”的增程式系统,向家用车需要的长续航与高效补能等需求靠拢,要吃增程式市场的红利。

背后所反应的,是奕派仍然在以传统的产品逻辑去定义车辆,甚至于其谈论的“倾心美感、智能灵感、驾驶快感、安全质感”四大硬核实力,我们在很多产品中都能看到这样的概括,能不能打动消费者暂且不谈,能让消费者记住已是奇迹。

当然,在此也并非是说eπ007是一款失败的产品,从当下的时间节点去看,eπ007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只不过这一类缺乏特点与标签的产品,一来畅销周期较短,二来极难有破圈的可能性。

而东风奕派也只是新生品牌中的一个案例,包含长安启源以及吉利银河等品牌,基本上都秉承着这种“量大管饱”的思路,把所有自认为好的技术活都塞进产品,像外卖员一样每天都跑更多的订单,但拿到手的却一天比一天少。

活下来,是这些品牌共同的主题,那么活下来之后呢?当“内卷”成为了路径依赖,那么他们再也没有了反内卷的可能性,因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内卷的一部分,而内卷时代的终结,也往往意味着他们生命的终结,而不是新时代的到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活下来再谈梦想”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要打开窗,你必须叫嚣着掀开房顶”,若不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而生,那么活下来几乎都成了一种奢望。

有文说:

每一个历史经济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紧张或矛盾关系,只有当这些矛盾以及产生这些矛盾的社会力量和关系通过社会革命暴露和破裂时,变革才会出现。

当我们反向推导马克思的这句话,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应当学会去主导变革,要主动挑起传统汽车时代的紧张与矛盾关系,引导其中的社会力量与关系,而不是成为被社会变革波及的一部分。如此这般,或许才能从算法与信息茧房里走出,成为被时代所需要的品牌。(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