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离岸风场藻贝类养殖技术 目标海洋碳汇与永续渔业

农委会水试所透过开发海藻附苗与育苗技术,借由模拟离岸风场海域表层和底层环境,除了贡献海洋碳汇,也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渔业永续也有加值效果。(李柏澔摄)

为因应气候变迁与减碳,农委会统筹5部会7机关共同办理「2022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永续发展馆」,农委会水试所透过开发海藻附苗与育苗技术,借由模拟离岸风场海域表层和底层环境,除了贡献海洋碳汇,也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渔业永续也有加值效果。

「2022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永续发展馆」在10月13日至15日于台北世贸一馆盛大展出,计发表107项因应气候变迁自主研发的成熟技术。该馆以「减碳增汇」、「绿能科技」、「循环再生」3大主题区呈现,其中「离岸风场藻贝类养殖之海洋碳汇应用」技术展现海洋碳汇与永续渔业的新模式。

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所长陈君如表示,水试所成功开发中国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 var. chinense)及粉叶马尾藻(Sargassum glaucescen)2种藻苗绳与藻砖的附苗与育苗技术,透过模拟离岸风场海域表层和底层环境,有助于改善劣化的海洋生物栖地。同时藻体生长过程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未来可望贡献在我国的海洋碳汇。

此外,人工藻场多层次的立体空间提供了大量饵料生物,例如桡脚类、扁跳虾等的栖息环境,更成为海洋生物重要的产卵场、辅育场及觅食场,能提高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对渔业也有增裕之效。

陈君如说,除了人工藻场外也可设置浮动养殖设施,也就是利用水面下的空间来养殖贝类等,目前该技术还在酝酿当中,坦白说现在渔民可能是反对的,还需要和渔民进一步沟通,让他们知道最后会带来正面的效益。

陈君如表示,该技术形成后希望会成为永续发展指标(ESG),让业者与渔民共同在永续上合作会是理想的目标,目前试验场域在彰化外海测风塔,以及苗栗外海的海能离岸风场,目前已经测试了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