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岸》两岸交流外一章——台湾叔叔打破砂锅记

作者和郑州大学交换生合影。(作者提供)

日前随着文化教育交流协会,由巫倩怡会长带领,陪同一群大学生,参加河南冬令营。在桃园机场,赴郑州之前,巧遇四位郑州大学,来台半年的交换生,正好要返豫回家。他们都希望续留,或再来,念硕士博士。分别是邹肖战同学,因为他长得像肖战。王新疆同学,因为他老家在新疆。第三位是刘鹤壁同学,因为他住在安阳隔壁的鹤壁。第四位同学叫做马云台同学,因为他和我们一样,也正要去云台山游玩。

邹生和王生,都是法律本科,我鼓励他们,也许申请奖助学金,回台深造。一则可以增广见闻,日后闯荡两岸。二是成为两岸桥梁,或是交流的渠道。三是英雄出少年,我廉颇老矣,而华人的未来,就看你们年轻人的了!王新疆说,没啥机会再来,只能等自由行开放再说。我回答说,我这台湾叔叔,等着你们,随时候教。也查了一下,陆生在台的现况。尤其是我跟王新疆提了,当初我赴英念MBA,侥幸也是拿了全额奖学金,更何况我又非本科生,还转科念。王同学即回答,他也是从心理转法律系,但似乎毫无机会来台念硕士,遑论奖助学金!

这些孩子谦和有礼,令人疼惜,于是暗自帮着他们,查些资料。台湾虽开放八省子弟,来台就读,但河南不在其中。且陆方于2020年4月9日宣布暂停陆生来台,已在台的可继续完成学业,并留台续读硕博士班。这有两个问题,令人不解,陆方为何暂停?而台湾为何又只开放八省?而且何以这八省受到青睐?

其实学习不能等,教育的归教育,若以政治因素,干扰两岸教育交流,恐怕是弊大于利。陆生不来,大陆的新生代,对台湾更加陌生,如果陆方担心,他们在台湾看到的真实样貌,有后续效应,恐怕这样的政治顾虑,有些多余,也是掩耳盗铃。其实不让陆生来台,是为了减少,接触自由民主思想,所以台湾只是其一,连去西方国家的陆生,也在大幅减少。疫情是原因之一,但为了加强意识形态的控制——可能才是最大的因素。而且陆生在内地,升学压力也大,可是台湾的高等教育,因为少子化,濒临倒闭的危机。换句话说,大陆也许学校不足,而台湾的大学,却苦无学生来读,如果开放交流学习,供需平衡,不是互利共生,两全其美吗?

至于开放的八省,计有京、沪、苏、浙、闽、粤、鄂、辽。中原河南,不在其中。而河南去年,报考高校的考生,逾137万,郑州大学仅录取一万人,可谓百中选一。而郑州大学的国际学术声望,又名列前茅,为何却为台湾摒除在外?

另说奖助学金,小弟不才,当年幸获台湾英商提供,一年两个名额的全额奖学金,得以赴英深造。不然以我公教家庭,军眷二代,岂有余力负担学杂费种种?于是帮河南子姪查到,有五种台湾奖学金。还满高兴,因为也常在台大或北科大附近,看到各色老外,在台北求学生活。

台湾大学生来郑州。(作者提供)

初看之下,眼睛—亮,还满优渥。如外交部奖学金,学士4年,硕士2年,博士4年,每月3万,还有机票。教育部奖学金,大学生每月1.5万,硕博生2万。还补助学杂费。科技部奖学金,硕士2年,博士3年,每月3万。但有指定国家。再来国合会奖学金,大学生1.2万,硕士1.5万,博士1.7万。另补学杂、住宿、保险等。唯限邦交或友好国。最后是中研院,博士3年,每月3.4万,国际研究生学程。

起初大乐,孩子们机会来了,但其中暗藏玄机。前3项奖助,陆续在后续文字之中,说明排除中港澳生。第4项国合会,又限邦交或友好国。这下没戏唱了,只剩中研院。

唯一的希望,立马拨了中研院电话,也是第—次去电,这最高学术殿堂,我这台湾叔叔,真想帮河南子姪,找条路走。三转四折后我留下号码,还好对方教授很快就回复。陆生可以申请,国际研究生学程,但无奖助金。过去20年,确有陆生询及,但至今无人来念。

嵩山少林寺前比划。(作者提供)

这趟求学之路,从来不曾轻松。一等陆方开放,二待台湾的陆生联招会,扩大既有的八省,至少中原宝地,人文荟萃的河南,不该漏掉。而我这台湾叔叔,就等着这些河南乡亲子姪,在宝岛欢喜相会。(黎家庆/英文教师)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