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董宇辉的“红薯干理论”顿悟:那个不争气的孩子也是来报恩的

每个孩子,都是自带使命而来。

唯有父母的爱与接纳,能帮孩子找到天赋,大胆奔赴心之所向。

作者 | 番茄妈

我本人,是985毕业的博士,队友也是名校硕士毕业。

本来想着,我们夫妻“强强联合”,生的儿子不是985也得是211。

结果谁能想到,我家儿子,从上一年级就开始倒数,到三年级了,数学竟然还没有突破60分。

平常老师更是隔三差五给我打电话,让我对孩子的学习上点心。

说实话,我真的不能再上心了,周末给他报班,陪他上课,每天晚上一对一辅导作业,可是哪怕我讲得口干舌燥,人家还是一脸迷茫。

我一度非常绝望和焦虑,有时会忍不住骂他怎么这么笨。

直到前几天,我偶然刷到一则董宇辉卖红薯干的视频。

只见董宇辉拿着几根短而小的红薯干,真诚地说道:

弹幕纷纷附和,可他话锋一转,接着说: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的儿子,何尝不像这个小红薯呢。

他虽然资质普通,任凭怎么努力也很难在学业上赶超别人。

可是,他也有独属于自己的价值,谁说他将来不会成为红薯干,在自己的舞台大放异彩呢?

养娃就像开盲盒

95%都是常规款

前几天奥运冠军杨威在网上的吐槽,引发广泛热议。

他和妻子都是体操运动健将,那身体素质杠杠的。

可谁能想到,俩个武林壮士生了仨孩子,个个身娇体弱,竹竿身材:

老大从小就生病,老二和老三体质更差。

他和妻子都是体操运动员,本想让孩子们从小练体操,有朝一日能继承衣钵,备战奥运。

结果,大儿子练了2年体操,在他的专业指导下,终于成功地喜欢上了高尔夫。

老二练了一段时间,牙磕掉了,膝盖破了,手破了,头破了。

老三练到现在,支气管炎加肺炎,在医院里写作业……

最后,杨威只能无奈地表示——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

三个孩子虽然清瘦,但快乐健康,这就够了。

评论区有人表示释怀:

“看到奥运冠军孩子也这样,我就放心了。”

你还别说,父母是运动员,孩子是运动;父母是艺术家,孩子毫无艺术细胞;父母是学霸,孩子是学渣...

白痴

身怀这种苦恼的父母还真不在少数。

之前在热搜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

一位当老师的母亲,得知儿子数学才得了18分后,无奈地晒出了自己的教师资格证。

十几秒的视频寂寞无声,可她的崩溃和绝望却震耳欲聋。

身为老师,哪怕你教学经验丰富,桃李满天下,自己的家里,该结苦瓜还是苦瓜。

评论区里32万评论,几乎都是各位父母深深的共鸣。

哪怕你是985、211的学霸,也不耽误你生出一个学渣娃。

看过一组数据:

在全国,只有前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读985的只有0.79%,能读211的只有2.41%,想读清华北大,你必须进入全国的前0.03%。

不得不说,养娃就像开盲盒,你以为你能抽到隐藏款,其实上95%以上都是一抓一大把的常规款。

从过度期待,再到希望破灭,每位父母终会认清一个事实:

那就是未来能够走上金字塔顶尖,闪闪发光的孩子,可谓凤毛麟角。

你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

那个不争气的孩子

未必不是来报恩的

可是,难道孩子资质平平,作为父母我们就该放弃,就此躺平吗?

非也。

在网上看到博主@张昕的心路历程:

他和妻子都是妥妥的学霸,自己还是心理学教授。

但是他们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就是不开窍,

妻子三年级写的散文诗刊登上了市报,而他们的儿子三年级时写的作文是:“我想变成一条狗”。

平常儿子的老师更是三天两头告状,班主任还特意建立了一个以儿子姓名来命名的群,作为告状专用。

有次他辅导儿子写作业,说了半天,儿子还是一脸迷茫。

他无奈地对儿子说:“你先回房间,我想一个人静静。”

等孩子走后,他把满腔怒火都凝聚到手心,一拳打穿了黑板,手腕上至今还留着伤疤。

后来,他和妻子认真反思了自己,觉得不能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把孩子逼得无路可退,身心俱疲。

于是,他们决定转变心态,不再一味鸡娃,而是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和发展兴趣。

一段时间之后,竟发现了孩子的不少优点:

一个身体素质好、自理能力强、有自己的兴趣,并愿意为之努力的孩子,哪怕未来不是人中翘楚,也一定过得不会差。

所以,别小瞧那个“不争气”的孩子,哪怕他资质一般,也未必不是来报恩的。

前段时间,山东一位“学渣父亲”在家长会上的一番发言,火上了热搜。

这位爸爸先是坦言,自己儿子是“学渣”,严重给班里拖了后腿,并当众给大家道了歉。

接着,他话锋一转,非常真诚地说:

“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相信他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

接着,他还细细数起原因:

爸爸在家长会上的这段精彩发言,赢得满堂喝彩。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就像红薯有红薯的香甜,红薯干也有红薯干的美味。

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生命,再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

父母的使命,是理解和悦纳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并呵护他的成长需求,然后允许他以自己独有的姿态绽放。

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就是帮孩子找到属于自己舞台

看过一个故事:

有个叫吉娅的女孩,学习特别努力。

她上课时,从来不开小差,下课后,也认真完成作业,平常更是隔离一切娱乐活动,全身心扑在学习上。

可就是这样拼命,吉娅的成绩也没有挤进过班级前10。

起初,父母对她的成绩也很担忧。

后来他们意识到,女儿到天赋也许并不在学习,就开始多方面挖掘孩子的潜力:

带她去户外冒险,去大自然观察动植物,或者带她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渐渐地,他们发现女儿对数字很敏感,很喜欢做生意,便给予了她很多鼓励与支持。

最后,吉娅虽然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却成为一名出色的女企业家。

每个娃都是自带基因密码来到这个世界的,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和能力。

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就是懂得遵循孩子的天性,接纳它、拥抱它,帮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李玫瑾教授曾谈起自己的女儿。

女儿从小是个数学学渣,满分120分的数学,女儿只考了15分。

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或是逼女儿恶补数学。

而是尊重女儿天性,带着她出去旅游,发掘她的艺术特长…

后来她发现了女儿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便鼓励女儿去学习音乐。

最后女儿上了一所艺术类院校,成了一名音乐老师,现在过得也很幸福。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说:

从那天起,我开始转变心态,不再在学习上逼迫孩子。

而是暗暗观察儿子身上的优点和特长。

慢慢地,我发现他心地纯良,懂礼貌,有爱心,平常很爱做家务。

而且他动手能力特别强,平常家里家里的水管、灯泡坏了,他拿工具自己就能修好。

除了水管,家里大大小小的置物架,也都是他独立组装完成。

我和队友不由得心里暗暗欣慰:这不是当工程师的好料子么!

就算当不成工程师,如果将来能学一门技术,在那个领域做的得心应手,也未尝不可。

正如土耳其谚语所说的:“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父母要做的,不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金光闪闪的“天才”。

而是在看清现实、接纳平凡后,为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根树枝,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赛道上肆意奔跑。

有句话说的好:

教育的过程,就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也许我们拼尽全力,孩子仍过的是普通人的一生。

但为人父母,我们总要尽可能地鼓励他、托举他、遵循他的天性,激发他的潜能,送他去看更广阔的世界,让他的人生不留遗憾。

不管结局如何,都要扎扎实实陪孩子努力一场。

点个“赞吧”,愿每位父母在养育之路中,都能早日觉醒——

放弃过高的期待,探寻孩子的本我,与孩子共同成长。

也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