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群青年工程师如何“玩转”建筑黑科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智能缆索造桥机实现大型桥梁“一键吊装”,混凝土智能养护技术大大减少施工碳排放……近日,驻津央企中建六局举办的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一系列引领建筑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出自央企青年工程师之手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解决了国内外诸多重要工程项目的关键难题。

天津地铁7号线建设需要经过一段“最难区间”。它必须穿过正在运行的多条地铁线路,要避开隧道,还要“躲”开立交桥盘根错节的桩基。这些施工设计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被中建六局的青年工程师团队拿下了。他们创新研发“富水软土地层中心城区地铁超深基坑及长距离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不仅成功以2.14米的最小净距从既有地铁5号线和6号线的四线并行叠交隧道下方“贴身”穿过,还以1.01米的最小净距从立交桥的数十根超深桩基夹缝中“贴身”侧穿10次,创造天津地铁建设领域的七项纪录。

32岁的项目总工程师王子豪告诉记者,明年这条南北向地下轨道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运营后,沿线居民的出行将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在被称为“桥都”的重庆,一座座超级大桥凌空飞架,让山川与城市相连。郭家沱长江大桥是一座全长超1400米、主跨720米的超级大桥,是国内已建成跨度最大的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

然而,要征服桀骜汹涌的江水、于天堑之上架起坦途大道并非易事,工程面临诸多难以想象的挑战。35岁的项目总工程师曾远告诉记者,这是中建六局建设团队为重庆打造的第四座长江大桥,也是山城的第37座跨江大桥。正是青年工程师团队创新研发的“大跨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施工关键技术”,成功让两条主缆稳稳托起重达5.6万吨的桥身,相当于6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眼下,海南省打造的海洋科研“国家队”重点工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教城深海科创平台项目已经竣工。建筑群中央的巨大U型“空中回廊”,宛如舒展的臂膀拥抱大海。该建筑整体呈半环状,外环长372米,内环长294米,是带斜交网格桁架的钢框架支撑结构,地上五层,首二层悬空。如何让这个总用钢量超过7600吨的大家伙完美“悬停”空中?30岁的项目总工程师崔嘉乐告诉记者,团队创新研发出“马蹄形空间曲面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实现首重3325吨网格桁架及平台梁的一次性精准提升,创造海南省钢结构工程单次提升重量之最。崔嘉乐说:“未来这里不仅是我国深海科技创新高地,还将打造成国际深海科技交流合作的新名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