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为何很少见武林高手,他们去哪了?真实原因让人心酸
“中国功夫”可是国人们的骄傲,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李小龙留学美国,单靠他一人就打下出了“中国功夫”的赫赫威名,让人们对他忌惮不已。世界上不管什么国家,什么集体,是永远都崇拜强者的,李小龙的事迹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人们扬眉吐气。
现在我们常常读到一些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笔下的人物、武功、武籍,让人们对武术的世界浮想联翩。事实上,中国武术并没有外国人想象的那般神明,也没有小说故事里的那般神乎其神,更没有电视剧中那般绚丽多彩。
因为中国的科举制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文举”,一种是“武举”,正因为中国古时就对百姓们强身健体无比看重,而且考过了武举的人都将成为大将之才,所以中国才会有所谓的功夫门派、武术世家之说。在清末民初时期,还曾冒出过不少武术武术高手,大多是有武术世家的传承的。
但是在清末民初的动乱时期,几乎很少有人听说过中国武术大师,或者在老百姓眼中,武术高手们似乎鲜少有人站出来抗击外敌。然而事实是真的如此吗?我们都知道,练武术的人身上总会有一股勇往直前、不惧强敌的热血精神。自古以来,为精忠报国而壮烈身死的多为武将,而非文人,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就算是野路子出身的武士,他们大多也是嫉恶如仇,从不畏权贵。
讲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也恍然了,与其说他们消失不见,不如说他们泯然众人了。清末民初的国家动乱与之前国家的分分合合不一样。西洋的大炮、枪弹、坦克等等强力军事热武器压入中国境内,让当时的满清王朝真正陷入了地狱之中。即使有能力抗百万大军的猛将出手,也无济于事,冷兵器的时代早已结束。古时的将士单枪匹马闯入敌营杀敌上百,还能全身而退的传奇,早已成为过去。
就算是可以“刀枪不入”,那也不会是铜墙铁壁,所有的人类都是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敌得过炮火子弹。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屠杀中国的百姓,武术世家们也不是没有出手,但是他们的时代真的结束了。最先敢于站在抗敌先锋队中的是他们,最先身死的也是他们,最先感到无能为力和戚戚然的也是他们。
所幸的是,武术高手们的一身血气最终是不会让他们选择无动于衷的,很多世家在绝境中转型成功。他们中有很多人和文人联合起来,一起参加革命活动,一起呼吁呐喊全国人民一起站起来斗争。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人们最为熟知的杜心五、黄飞鸿等人了。
黄飞鸿于1856年出生,他的的英雄本色我们早已在影视剧中熟知。杜心五出生于1869年,幼时家父被西方传教士所伤,长大后又见一群幼童被坦克碾过,悲叹自己练成一身功夫却无无所用,便跟随着孙中山一起奔走献身于革命事业。当时,日军官方代表拿出了两百万支票想收买他,他愤怒撕毁支票,并将其视为耻辱。
此外,还有“天下第一圣手”之称的孙禄堂,他于1860年出生,11岁时独自闯荡江湖,武功大成之后,打遍天下无敌手。日本曾派出5名武术高手联合向他挑战,都被他击败,由此被称为武圣。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师之外,更多的武士加入了抗敌的军队之中,尽管很多武术技能用不上了,他们还有比普通人更加丰富的带兵理念,这也能让他们为拯救国家献出一份力量。
所以,中国的武术家们在热武器逐渐兴盛的近代逐渐销声匿迹,虽然让人痛心,但这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武术精神,以及大部分武术传统、武功门派还是传承了下来,继续在全世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