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纲争议 总统候选人必答题

(图/本报系资料照)

北一女国文教师区桂芝批评108课纲,主张国文科教学时数减少和文言文比例的下降,导致学生程度和态度不佳,并点名赖清德以外的总统参选人对课纲问题表态,她的发言再次点燃台湾课纲去中国化大战。课纲已经论战好几回,表面上是讨论文言文比例和推荐课文的选择,事实上是台湾教育目标的路线之争。

过去的台湾教育目标是菁英教育,国高中都要经过考试,大学录取率曾经不到3成。在菁英教育的目标下,理工科要学微积分,文科要念文言文是毫无争议的,因为教学内容和考题要够难才能有鉴别度。菁英教育的教育内容会有许多一般人认为「没有用」的项目,这点东西方和世界各国都一样。例如西方菁英要学拉丁语,希腊文,或希伯来文,东方菁英要学中国或印度的古文。熟悉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娴熟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人,原本就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阶级自然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程度。

台湾的教育目标是否还是菁英教育?从教改历程和新课纲看来,台湾当局广设高中大学、增设多元课程和入学管道,2023年大学分发录取率已是96.14%。当台湾已经是12年国教,而且几乎全部的高中毕业生可以是大学生的时候,全体高中生都要是过去高中生的程度和态度是不可能的。区老师的观察结论合乎逻辑,树大有枯枝,人多有白痴,当人人可以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以学科程度而言,学生的表现应该是每况愈下。所以争论文言文比例,其实不只是中华文化价值或统独之争,关键是教学内容和考试的难度。而基层教师要求教学内容和考试的难度,其实是在要求主事者思考台湾还要不要和日韩及对岸的菁英教育竞争。

英国政府曾拨出400万镑实行为期4年的先锋计划,要在英格兰40间公立中学推广拉丁文教学。此政策也引起争论:赞成者认为拉丁文是英国乃至于欧洲文化的根源,在历史文化和语言学习上都有其价值,反对者不能理解为何要学习一种现代已无人使用的语言,相关的争论和台湾的文言文其实极其相似,所以这类争论的本质还是要不要追求菁英教育。若不追求菁英教育,其实台湾的高中生也可以不学中英文作文,毕竟Chat GPT的中英文写作都胜过许多大学生了。菁英教育,职业教育,通才教育都需要时间,以何者为目标,确实是总统参选人应该要决定的。

期待每组总统候选人都能回答这些问题:台湾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教改和新课纲能达成这个目标吗?(作者为台湾思辩教育协会常任理事、东海大学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