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一刻钟”推行两月,保障学生课间活动北京各校有哪些“新招”?|热点

“以前课间只有10分钟,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都没时间。现在课间变成十五分钟,行动不再那么紧迫,整个人都变得更放松了。”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初二学生王梦说。

自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行“课间一刻钟”优化调整,增加课间时间,让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今,改革已推行近2个月,北京各区各校落实情况如何?学校又有哪些新招保障孩子们的课间活动?

01

我的课间我做主

学生自主设计让课间活动“活起来”

课间时间是属于孩子们的,课间要做什么也应该由孩子们做主。

王梦所在的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推出了“我的课间我做主”项目策划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策划、意向征集、汇报展示,共同汇总并推出了师生喜闻乐见的休闲体育类、探索发现类、提升素养类、实践动手类、社交互动类五大类课间活动项目指南,项目分布在教学楼一至三层和操场,孩子们可自主选择喜欢的课间活动。

24日上午8点45分,随着舒缓的民族音乐“草原牧歌”响起,孩子们纷纷走出教室,享受这课间15分钟。

在操场乒乓球台前,初二学生彭子睿正和语文老师肖宇切磋乒乓球技,“我和他打过几次,这个孩子反手很厉害。”肖老师告诉圆桌小编,课间变长后,打球的孩子多了,看到有孩子在打球她也喜欢加入其中,“这是典型的教学相长。”

课间最重要的事我是怎么排序的?“玩什么?”“怎么玩?”“怎么安全健康地玩?”在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学校将课间优化调整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实的问题,让真需求推动真改革,设计课间项目。课间游戏规则、公约都由学生来完成。在真实的体验中,用项目化思维,让学生的课间成为自主设计的课间,提升学生自豪感、荣誉感。

02

巧用空间

因地制宜将场地充分“用起来”

在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圆桌小编注意到,无论是室内、室外,学校几乎将所有的可利用空间都用了起来。

除了操场,教学楼一层开放了生物实验室供学生观察动植物生活史、走廊里则是蝴蝶标本展览,二层连廊设计了自由阅读空间、棋类游戏空间和艺术展示空间,三层连廊则有艺术舞台,供学生自主展示活动。

开展课间活动,场地是个大问题。为了让孩子们享受课间活动,不少场地有限的学校充分开辟活动场地。朝阳区一些学校对楼中天井开放区域进行美化,铺设绿地草坪毯,安装双杠、云梯等运动器械供学生舒缓视力、休闲活动。

还有学校将课间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放校园种植区、动物养殖区,划分班级责任田、或安排动物管理员,丰富学生课间生活。

“我是语文老师,比如我们刚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我也会引导学生去发现校园中的百草园,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师王君岭说。

03

强化秩序管理

让课间安全防线“牢起来”

课间时间长了,学生外出活动多了,安全怎么保证?在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的操场上,体育老师们正分组巡查运动的学生。

课间,体育老师张镜明负责羽毛球场地,他站在场边,不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比如现在这个天气有时候早晨地面会有水,我们就会提醒孩子多做上肢运动减少跑动,避免滑倒。”

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周娜介绍,为了保证学生课间活动安全,学校开展了“四巡查”,一是值周生会在重点点位巡查,二是德育教师及党员教师会在每个楼层进行巡查,三是体育老师会在操场等开放空间巡查,四是每天的值班干部会对整个课间全楼层进行巡查,确保学生的安全及课间活动顺利开展。

圆桌小编了解到,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北京多校通过设置警示标志、增加防护设施、安排专人值守等措施,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转载自“教育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