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聚焦10大科學議題 在日照最短那天與專家面對面交流

情境示意图。图/Ingimage

我们总算走出世纪病毒COVID-19的阴霾,而人工智慧(AI)的各式各样应用正渗透你我的生活与工作,量子科技仿佛瞬间从理论落实到产线、并从世界涌向台湾……这两年,科技的急速进展令人目不暇给,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突破,都正在把未来带到我们眼前。

你应该没错过韦伯太空望远镜升空的实况转播,也听闻太空卫星产业就要起飞;你长期追踪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并不只因为攸关学习、心智疾病;濒危物种、碳权交易对你来说,可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核融合、AI、量子电脑,近年更受到社会各界、大众媒体的高度关注与讨论……如果你是《科学人》的忠实读者,从每个月的杂志都能比别人更早看到这些研究的每一步进展,还能读到专家的独到评析。然而身为科学爱好者,你是否渴望突破现有模式,渴望与专家、同好更进一步交流?

《科学人》杂志也力求自我突破。为读者报导最新科研成果、引介顶尖科学家的头脑、描绘未来趋势,我们不再只透过纸本,数位介面也不再只有文字与图片,我们还要把《科学人》立体化。为此,我们耗时一年半精心规划,选在今年12月21日举办「科学人年会」,这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沙龙,让「科学人」活生生地面对每一位读者,让每一位来到现场的读者成为「科学人」。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

在科学人年会中,我们邀请了10位科学家为大家解析10个重要的科学议题。由于科学正即时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精选的这10个科学议题也都是生活议题、是社会议题,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来了解。

10个议题短讲之间还有由《科学人》总编辑主持、引导的四节问答交流,交叉探讨这些议题。之后,我们聚焦AI,邀请多位专家跨界分享应用AI的心得。

12月21日也是「冬至」,一年里日照最短的一日,代表着万物走到最低点,一切即将反转,因此科学人年会不仅回顾过去,也将展望未来。在参加年会之前,邀请你先透过这篇短文以及其中提及的篇章,预习也复习这些科学议题。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

仰望苍穹,一起高飞

人类自上古时代即仰望星空,思索着我们在宇宙中的定位,这是哲学问题,也是科学问题。从天文历法到宇宙膨胀,天文观测是科学的先锋,〈韦伯开启天文学新纪元〉已为人类带来崭新的视野。而在年会中,中央大学天文所教授陈文屏将结合跨领域的科技知识,以更宏观的人文视角,告诉你天文学家如何「透视宇宙天体的本质」。

探险是人类的天性,能够飞离地球航向太空,一直被视为人类科技的重大里程碑。不过,在人们越来越倚赖无线通讯服务的今日,太空科技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火箭阿伯吴宗信曾在〈台湾火箭产业高飞〉剖析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发射火箭的能力,现为国家太空中心主任的他,在年会中将更完整介绍何谓太空工程,何以「全球太空浪潮 台湾不缺席」?

探索你的心智与性别差异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矣!」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吴娴为脑科学下了这样的注解。《科学人》长期并大量报导语言、认知、意识、大脑与行为的相关研究,也比较人类与其他物种这些能力上的相似与差异处,吴娴在〈AI无法取代的数感〉之后,将以「话说脑科学,看见数与美」带领我们再探人类心智的深处。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

脑科学中另一个引起大家关心的主题则是睡眠。睡眠不只涉及脑科学、心理学,更是健康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毕竟我们一辈子花在睡觉的时间,少说也有三分之一!请先一读〈好好睡去,聪明醒来〉,再来听「连睡觉都能很科学」,《哇赛心理学》总编辑蔡宇哲将告诉你一夜好眠的最新科学方法,让你在专注与放松之间找到最完美的节奏。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性别生物学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性别议题不只是社会、文化议题,近年在生物学、医学、演化都是热门的研究主题。男脑女脑有差异?XY、XX染色体到底影响了什么?〈女子,猎者也〉从生理学、考古学全面抽丝剥茧。生物人类学者、《科学人》编译委员王道还将在「女力的演化之路」中,告诉你人类的两性差异是否有生理学的基础?

珍爱地球万物,也要看懂碳汇

生态保育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抢救濒危物种这任务虽然急迫,但在地狭人稠的台湾,屡屡与社会经济发展发生冲突。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黄美秀将在「我爱台湾黑熊」告诉你黑熊的一切,并深入解释:为什么物种保育是提升生物多样性、维系生态平衡的危机科学。

全球暖化是既定事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能沦为口号,我们能否借由经济诱因来推动环境永续?中兴大学森林系教授柳婉郁将在「自然碳汇与净零排放」中,从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什么是自然碳汇,我们要如何达成净零排放?

走出科幻小说,科学打造未来

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持续成长,发展更干净、效率更高的供电方式才是正解。〈在地球上制造恒星〉宣告了可控核融合反应的重大突破,核融合发电可望在20年内实现。核融合与核分裂有何不同?工程上有何难度?「核融合,洁净能源的圣杯」让我们听听电浆物理专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李罗权怎么说。

人工智慧一直是科幻小说的题材,如今已是现在进行式。你可以大方享受AI带来的便利与服务,也可以进行更深度的哲学思考:AI有意识吗?近年《科学人》对于AI的讨论相当频繁,你知道「AI的『智慧』哪里来?」,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教授陈缊侬将从大型语言模型(LLM)谈起,告诉你怎么训练电脑。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

另一个走出科幻小说、从理论化为实际的物理研究,就是量子电脑。量子力学一度是哲学问题,然而量子现象获得证实,科学家以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量子位元,就能进行量子运算。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张庆瑞在〈第二次量子革命〉深入浅出介绍这些进展,「当量子电脑遇见人工智慧」又将打造什么样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

何必担心被AI取代?

10场精采短讲、四节专场交流之后,年会最后将聚焦回到AI这个热门话题。

AI有各式各样的应用,可帮助各行各业,满足各种需求。想知道科学家如何运用AI?「AI 跨界论坛」由《科学人》前总编辑林一平教授主持,邀请专研粒子物理的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陈凯风、精通病毒突变的清华大学学士后医学系教授王慧菁、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心脏科医师同时也是AI中心主任张诗圣,以及台湾人工智慧学校校务长蔡明顺,将依序与大家分享「AI是超大量实验资料的好朋友」、「病毒变变变,AI来神算」、「当医生与AI联手看病」、「让AI成为企业与你的第二大脑」。

林一平教授本身也是AI专家,他期许透过这场论坛,让每位科学人了解如何善用 AI,让AI帮助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上一层楼。

科学的维度

科学研究的进展时而突飞猛进、遍地开花,时而淤滞受阻、甚至宣告终结。身为《科学人》忠实读者,你一定也会好奇:若从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科学议题?

创刊20多年的《科学人》杂志要走出纸本、要立体化,并非口号。在科学人年会的一开场,《科学人》前总编辑李家维与现任总编辑孙维新两位教授,将以「科学相声二人组:繁星苍穹下的神鬼人生」为题进行一场实验性演出,他们将创造出什么样的时空维度?孙维新教授说他不知道。说相声,当然不能先破哏,李家维教授神秘地说:「我们台上见!」

点此立即前往报名科学人年会

延伸阅读

(本文出自2024.11.01《科学人》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