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跳水「炸水花」也有技術! 科學家揭密:躺平入水未必能取勝

图为在巴黎奥运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项目中,获得冠军的中国队组合陈芋汐/全红婵,其惊人的「水花消失术」令人赞叹不已。(中新社)

有人说奥运就是一群很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需要休息的人运动。所以当奥运开始,非常需要运动的科编就在思考,有没有一项赛事,是沙发马铃薯的科学宅可以不用太辛苦训练,最好是摆好躺平姿势就能贡献一些奖牌的运动?

有的,这个运动就叫做花式跳水。

炸水花也有技术?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大字型与I字母(请转90度站起来)两种姿势跳入水里,激起的水花截然不同。当然这两种姿势,由于冲击力的不同,对身体的伤害也不同。

尽管在正规跳水比赛中,身体需要配合各式各样转体动作的进程,略微调整入水角度,但是整体而言,压水花技术讲究身体在入水过程中与水面垂直的程度。

压水花技术对于直立的瘦子而言,身体越垂直越好,但是现在比得是「压水产生花」的技术,所以问题就有趣了,躺着的胖子,入水时越平坦越好?

没这么简单!

塌鼻子不怕撞歪?

过去就曾发现,一些曲率较低的球形物体,例如椭圆形的球形鹅卵石,与液体表面碰撞后,冲击力有时会表现得像平坦物体。类似的问题一直都吸引着液体动力学家,因为作用力的大小,影响着物体能够承受冲击的程度。因此,理解固体物体的几何特性,如何影响撞击到流体后的效应,对于执行紧急水着陆的飞机或跳入游泳池的专业运动员都极其重要。

美国罗德岛海底作战中心科学家贝尔登(Jesse Belden)和他的合作者,在今年一篇发表在《物理评论通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的文章中所提出的实验数据,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理直觉,扁平物体在水中的冲击力最大。

(a)高鼻子、(b)塌鼻子、(c)没鼻子,三种鼻子的冲击实验。r 是圆球半径,R 是圆柱半径。图/J. Belden et al.(2024)

贝尔登和他的同事用铝气瓶制作人造的鼻子,模拟物体撞击平坦水面的冲击力。实验限制撞击接触面在圆柱气瓶的顶端,每个顶端都结合从半球形(球半径等于柱半径)到平坦(球半径无限大)不等的球型「鼻头」,「鼻腔」里嵌了一个加速度计,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测得物体在水中的冲击力。接着他们纪录每个气缸测得的冲击系数,发现在两个极端的鼻型之间,圆柱与圆球的临界半径比在0.008时的冲击力最大。

这颠覆了过去认为垂直撞击水面时,扁平物体比球形物体受到的冲击力更大。实验结果显示,球形物体的曲率会极大地影响冲击的程度。

鼻子下的安全气囊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冲击的程度与撞击水面时,「鼻子」下方形成的气囊大小有关。当鼻子变平时,与水面撞击的瞬间,鼻子和水之间困着一层空气层,也正是因为这层空气的存在,缓冲了撞击的强度。而这层空气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鼻子的曲率。稍微弯曲的鼻型可能导致空气层高度较短,因此与扁到极致的鼻型相比,缓冲效果较差。最大冲击力就发生在空气层最小的时候,由于缓冲效果最少,因此鼻子受到的冲击也最显著。

贝尔登也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调查潜水员或是其他生物(例如鸟类或是水上行走蜥蜴)是否曾经遭受过实验中揭示的冲击力。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运动员有多么不容易,就算是一场躺平的较劲,要拿冠军也不能躺得太平,躺平也要躺出新高度。

资料来源:

1. J. Belden et al., “Water impact: When a sphere becomes flat,” Phys. Rev. Lett. 133, 034002 (2024).

(本文出自2024.08.09《科学人》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