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也能固氮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技术体系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近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开发的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可以帮助花生降低黄曲霉毒素发生率,提高花生固氮能力,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大、致癌力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花生、玉米等粮油产品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威胁产业发展和生命健康,其污染阻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花生属于豆科作物,能够与土壤中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作物养分氨。但自然状态下花生根瘤数量少,固氮效率差,难以满足高质高效绿色生产需求,如何提高花生结瘤固氮效率同样是世界热点前沿难题。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历经20多年持续研究,通过从土壤源头开展黄曲霉毒素阻控和结瘤固氮诱导耦合探索,首创了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发明出ARC微生物菌剂,实现了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与同步提高生物固氮。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在全国花生主产区示范应用,普遍出现结瘤时间提前、结瘤数量增多、结瘤及固氮时间延长、固氮酶活性提高,示范点普遍显著增产。2022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组织对全国花生主产区16省40个花生示范点现场测产结果:高、中、低产田及盐碱地四类产田普遍显著增产,平均增产19.67%。同时,花生果黄曲霉产毒菌丰度降低60%以上,花生仁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了 80%,黄曲霉毒素阻控效果十分显著,应用ARC微生物菌剂试验示范结果均表现出显著的控毒固氮提质增产效果。
近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的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活动上,以张新友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打破了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理论的现有认知,“三增五减”(增产、增效、增安全、减毒、减损、减肥、减本和减碳)特点鲜明,潜力巨大,具有前沿性、革命性和颠覆性,对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观摩研讨活动上,专家组公布了23日在湖北钟祥市旧口镇花生示范田现场测产结果,通过采用该技术,花生示范田亩产达569.8公斤,相比对照增产17.2%。在襄州区花生万亩连片示范田现场考察结果显示,应用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新技术后花生根系更发达,长势更稳健,根瘤数量成倍增加,单株荚果数显著增多。襄州区金太阳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马理介绍,2022年ARC技术在襄州区千亩应用示范增产效果显著,应用ARC微生物菌剂后花生苗更齐更壮了,抗病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果白价高,很受市场欢迎。
据悉,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已被遴选为2023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和湖北省农业科技引领性技术,2023年已在全国花生等粮油主产区建立了800余个应用示范点。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