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基本盘 邱太三挑战红线

(本报系资料照片)

陆委会主委邱太三23日在立法院询答时,对两岸协商释出讯号,表示如果「维护中华民国主权」不算台独的话,是跟中国大陆谈判时一个比较好的基本条件。此言一出,引发政坛一阵骚动,也引起大陆方面的反弹,认为是「谋独」的表态。

邱太三并于24日进一步说明,他的主张与过去蓝营的说法不太一样,因为他认为「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已不足以因应两岸的现实现状,所以主张两岸应该要「互相承认主权」,如此无异于脱离了「一中框架」、公然主张「法理台独」之举,挑战中国大陆对于「一中」以及「台独」的底线与红线。

在两岸关系定位的层次上涉及到4个议题,包含有自我定位、相互定位、国际定位、未来定位,其中在自我定位的问题上有两种面向,一为「国家定位」,另一则是「名称定位」。

「国家定位」的问题,主要是在于目前的情况下,台湾是否是一个国家、假如是一个国家,那国家的主权和领土范围为何?至于「名称定位」的问题是在「国家定位」确认之后,正确的国名为何?在上述基本问题解决之后,立刻要处理的就是把自我定位放置到两岸之间如何来相互定位的问题了。

同时,无论台湾内部要如何为两岸关系定位,都无法忽视国际社会与中国大陆方面的反应,所以在两岸相互定位的问题上还涉及了另一个面向,那就是台湾的对外关系面向。毕竟,上述的国家和名称定位的问题,最后都必须在国际社会间获得普遍认同才算是真正解决了定位问题。

最后,在两岸关系定位的层次还涉及到了对于未来两岸走向的规画。因此,主张两岸「互相承认主权」的两岸定位,已经从「一个国家、两个政治实体」及「主权与治权分开、治权分别拥有」的平等关系,转换到了「分裂分治」、「各自拥有主权」的「两个国家」认知,从根本上反对两岸是「一个国家」。

在此定位下,「台海两岸,一边一国」是此一观念的清楚写照,所有论及两岸是「一个国家」的制度设计、定位和名称,都在反对之列,不论现在或将来,不论一国两制制度设计是否宽大,都没有任何谈判的空间。

虽然《台独党纲》中并无明确指出两岸的相互定位为何,但《台独党纲》清楚的自我定位,却也间接描绘出了民进党眼中的两岸关系。可以发现,有一个国家名称同时出现在「两岸分属两国」与「两岸同属一国」的主张中,那就是「中华民国」。这样的歧异性与包容性,使得「中华民国」此一符码成为一个「台湾认同」与「中国认同」彼此对抗、交融的领域,也让两个不同的民族认同对于两岸关系的定位更加复杂化。

民进党为了能够对主张「台湾认同」的国族主义支持者们可以有所交代,在巩固既有本土基本盘的同时并扩展、笼络广大中间选民们的支持,蔡英文口中的「中华民国台湾」这个「四不像」特殊称法便油然而生,因此,从「中华民国(台湾)」到「中华民国台湾」的演变,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在落实「法理台独」了。(作者为国立联合大学助理教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