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离华前,见了耶伦见不到的人,两人同在北京待遇截然不同
非常巧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访华之行撞期了。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耶伦的访华时间是4月4日至9日,而拉夫罗夫的访华日期则是4月8日至9日。
也就是说,尽管耶伦和拉夫罗夫不是同一天开始访华,但他们会在同一天结束访华离开北京。同样是世界大国,同样是访华,同样在北京,中方给两人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差别从两人确定访华的那一刻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首先是官宣两位高官访华消息时,中方表述上的差异。对于耶伦,中方用的是“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长耶伦访问中国”,而且该消息是外交部发言人根据媒体提问,顺便宣布的。在公布拉夫罗夫访华消息时,则是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单独进行发布,体现中方对其此行的重视,具体表述上中方使用的是“应王毅外长邀请,俄外长拉夫罗夫对华进行正式访问”,相比于对耶伦的用语,多了“邀请”和“正式”两个词,访问的规格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
其次是在访问行程安排上差别明显。虽然耶伦访华时间比拉夫罗夫要长,但她的行程安排并不紧凑,中方第一时间没有让耶伦进京,而是让她降落在广州。耶伦抵达广州后,中方官员没有立即与之会谈,而是等到第二天才通知她进行会见。以至于在与中方官员会谈之前,媒体只能聚焦耶伦去粤菜馆吃饭的新闻。
与中方官员在广州会谈结束后,耶伦想见中方高层,必须横跨大半个中国飞往北京。值得注意的是,耶伦抵达北京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收到接见通知,她照旧去北京的川菜馆吃饭,然后去北京大学进行交流,完成这些不太重要的日程后,耶伦才如愿见到中方高层,其在意的“产能过剩”问题,还遭到中方高层的批驳。
在事关中美经贸和金融大方向问题上,耶伦与中方高层在会谈中分歧明显,因此最后阶段的行程,中方仅派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与耶伦谈具体问题,但从中方的通稿内容可知,双方取得的共识并不多。
为了给耶伦留面子,我副财长廖岷在媒体吹风会上,特意给耶伦此行总结了两条成果共识:一是由两国财政部牵头,在中美经济工作组框架下,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进行交流;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牵头,在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等议题,持续开展交流。细究的话会发现,这两条其实就是中美继续保持交流,中方把这个当作成果实属无奈,不想让耶伦和美国政府太难堪,毕竟78岁的耶伦来中国一趟不容易。
相比之下,拉夫罗夫虽然只有两天的访华行程,但节奏紧凑,成果显著。拉夫罗夫先与王毅外长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中俄关系、国际组织协作、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亚太地区形势等问题达成共识或交换了意见。此外,双方签署了两国外交部2024年磋商计划,并共同举行了记者会。再看耶伦,访华结束后自己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搞了个记者会,关起门来说空话,记者会结束后的耶伦没有了日程安排,跑到三里屯“喝起闷酒”。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耶伦此次访华,中方最高层始终没有接见她,而同为部长级官员的拉夫罗夫,却在离开中国前,见到了耶伦想见却见不到的人,中方最高层会见拉夫罗夫给其本次访华之行划下圆满句号。至于未来的中俄关系和中美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