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切割兩岸 嚴重分化國家認同

赖清德总统在国庆晚会发表「祖国论」引发争论,他宣称就年纪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不可能成为中华民国人民的祖国」,中华民国反倒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五岁以上民众的祖国,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已七十五年,「不必再去谈论这层关系」。赖显然切割两岸历史、主权及领土联系的关系。

检视近来赖提出愈趋强硬的路线,不仅宣称拒绝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一再倡议联大二七五八号决议只解决中国代表权与席位问题,并不涉及台湾主权、国际地位及参与国际社会问题。同时,批判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及两岸交流者为中国在台协力者、受统战及认知作战影响。赖总统左右开弓,台湾社会却陷入有史以来国家认同最严重分歧,两岸敌意螺旋无以复加。

赖清德曾以民进党主席身分在全代会全程以闽南语致词,强调要建立台湾主体性的国家认同,团结人民反并吞,确保国家主权,建立「生活在台湾的二三○○万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认同。

回顾检视赖总统就职演说提到七十九次「台湾」、九次「中华民国」、三次「中华民国台湾」;提到台湾的次数,远超过蔡英文在二○一六年就职演说的四十一次与二○二○年的四十七次。赖提到「中国」七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次,蔡两次演说都未出现过。在赖清德的国家及国族认知图像中,台湾/中国、台湾人/中国人、台湾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然成为二元对立结构,欠缺历史文化连结、领土主权重叠性及国家同一性。

首先,僵化论述及强硬路线利于巩固政治基本盘。赖通过总统大选,判断国民党有其铁票支持,民众党也有固定支持者,这两块铁票非赖可以吸纳,只能巩固自己的基本盘。但其僵化的国族论述及强硬的两岸路线,不仅无法拓展国族认同公约数,反深化台湾的认同分歧。

其次,激进台独路线将两岸冲突从治权转向主权争论。在台湾社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急速下降至个位数,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双重认同下降至三分之一,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率已辗压中国人认同及双重认同,达到三分之二。赖既不认同台湾人是中国人,也不承认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又宣称台湾、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皆是自己的国家名称。这些做法毋宁是去中华民国化与去中华民族化。

最后,藉赖蔡两岸路线差异化,凸显赖历史地位。赖追求自身历史地位,其路线就不可能蔡规赖随,若无突破性及创新性就无法耳目一新。

既然多数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赖的激进路线恰满足基本教义及深绿选民需求,强硬政策主张让赖更能收割政治利益;只要总统选举办法仍维持相对多数当选,并分化蓝白政治联盟,即能巩固自身权力基础及历史地位。

一个国家认同均质化的社会,不仅拥有高度凝聚及丰裕的社会资本,公民社会亦具有普遍的公民意识、政治认同及忠诚感,完整成熟的国民意识是捍卫公民社会及国家安全的堡垒,避免国家社会被内外势力所穿透。

然现今台湾社会国家认同既不完整且分化,执政者在取得政权的过程中,不惜以分化共同体意识为代价,反成为破坏国家认同之始作俑者。若一方面在社会内部制造敌人,形成断裂社会;又一方面在外部倡议强硬激进、挑衅两岸及国际的战略,无异是引战肇战,而非避战避险之略,岂是智者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