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拒统17条」强硬抗中 《纽时》:强化自身定位
▲赖清德公布「拒统17条」,《纽时》认为他正试图强化自身政治定位。(图/总统府提供)
记者叶睿涵/编译
台湾总统赖清德近期公布「拒统17条」,强硬反制中国间谍与渗透,强调北京正透过情报收集、政治影响力渗透等方式对台湾构成威胁。《纽约时报》分析,赖清德此举显示他正试图强化自身政治定位,并在美中角力升温的背景下,寻求美方支持。然而,这些行动不仅引发中国的激烈反弹,国内反对党也质疑政策过于激进,恐进一步上升两岸紧张局势。
据《纽时》报导,赖清德13日在演说中将中国列为「境外敌对势力」,表示中国正利用台湾的自由体制进行颠覆与渗透,还宣布了17项反制措施,包括恢复军事法庭审判涉及间谍罪行的军人、加强监管台湾人民与中国的接触,并要求更严格揭露曾赴中交流的政界人士。他强调,北京试图透过宗教、文化和教育影响台湾内部舆论,政府必须加强防范。
赖清德的言论迅速引来了在野党的反弹,国民党批评赖清德的做法是「不必要的挑衅」,可能进一步加剧两岸紧张、损害台湾与中国的沟通管道,还质疑「拒统17条」过度限制公民权利,甚至可能影响台湾民主。北京随后也谴责民进党是「分裂主义者」,试图破坏两岸和平,还派遣大量军机与军舰进入台湾周边海域,警告赖清德的言论是在「玩火」。
▲《纽时》认为赖清德趁中国顾忌美中谈判之时公布「拒统17条」,出手时机经过深思熟虑。(图/路透)
然而,《纽时》认为,当前正值美国总统川普寻求与中国就贸易战谈判之际,中国可能会暂时避免升高冲突,因此赖清德选择在此时出手,中国即使不满,也会因为「不希望出现什么事使得美中谈判复杂化」而作罢。不过,《纽时》警告,北京仍有可能透过军事与经济手段持续施压台湾。
至于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纽时》指出,国民党和台湾民众党在立法院掌握多数席次,使得赖政府的施政空间受限。国民党强烈批评赖清德的做法「不必要地挑衅中国」,可能导致台海局势进一步紧张。部分国民党人士认为,恢复军事法庭可能削弱台湾的法治精神,而对中国交流的严格限制,则可能影响台湾人民的自由与经济往来。
军费预算问题则成为另一个潜在冲突点。美国持续施压台湾增加国防支出,建议将军费占GDP比率从2.45%提升至10%。赖清德2月承诺,政府将透过「特别预算」在短期内将军费支出推高至GDP的3%以上,不过相关提案仍需立法院通过,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的多数席次可能成为阻碍。《纽时》引述专家分析指出,反对党虽然可能最终会让步,但预算审议过程恐怕将充满政治角力,尤其是台湾反对党不愿被视为屈从于华盛顿压力。
《纽时》认为,赖清德的战略部分是为了对内强化自身领导地位,并与反对党形成明确对比。然而,这种做法也可能进一步加深台湾内部的政治对立,使立法院的运作更加困难。未来几个月内,随着军费预算审议与反制中国渗透政策的推进,台湾的政治纷争与两岸关系发展,仍将持续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