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风》寿公祠 一间祭拜师爷的庙

乐风》一间祭拜师爷的庙。(图/爱传媒)

【爱传媒乐风专栏】在苗栗县通霄国小附近,有间寿公祠,是清代林爽文事变相关的史迹之一。

寿公名星字同春(1717~1787),浙江人,浙江是个「盛产」师爷的地方,寿同春也在淡水同知程峻手下担任幕宾,为同知大人出谋划策。

林爽文事变起,王作、李同于北部响应,攻下竹堑城,同知程峻被杀,寿同春被俘,不愿屈服于贼,只求一死。王作软硬兼施,改采温和手段,好言劝降,邀请寿同春为其出谋划策,寿同春假意答应,伺机逃出。

后寿同春与前巡检李椿生、明志书院掌教孙让纠合义勇一万三千人反攻,收复竹堑城,将王作等人处死。寿同春真可说是个文武双全的师爷。

时年七十岁的寿同春,老当益壮,又和闽安副将徐鼎士、新任同知徐梦麟渡大甲溪讨贼。寿同春率义民驻守在乌牛栏,前进到三十张犁时和贼兵相遇,勇气十足的寿同春一马当先攻入敌阵,座骑突然跌倒,寿同春从马上跌下被擒,这次寿同春没能再逃过一劫,惨遭分尸而死。

寿同春遇害的消息传到皇帝耳中,特钦赐寿同春知县衔,并荫一子寿聪为知县,入祀昭忠祠。

寿同春殉难后约40年,浙江人,武举出身,时任福建水师提督的许松年,捐出自己的薪俸,为这位他景仰的同乡前辈建祠纪念,并立有「寿公祠记」以将此忠烈事迹流传后世,目前仍悬挂于庙中。

淡水厅志、新竹县志初稿、苗栗县志、苑里志等百年前志书,均对寿公祠有所记载,显见此庙历来受到重视。

成书于1893年之新竹县志初稿记载:「寿公祠 在通霄街北虎头山边.祀殉难幕宾寿同春.道光六年,提督许松年建;立碑纪之.庙宇一十六坪七合三勺.年征香灯银一十二圆.」

约成书于1894年之苗栗县志记载:「寿公祠 在二堡吞霄街,距城三十里.祀殉难幕宾寿同春。道光六年,水师提督许松年建;立碑纪之。共四间.祀田在五谷冈,年收谷二十石。」

这「四间」似乎是四个房间的意思,但目前看到只有一间,也许规模后来有所缩小。

成书于1897年之苑里志记载:「寿公祠 在通霄虎头山下。前横沙溪,竹松秀茂。春秋二祭,礼物盛陈。往来者每登其地,凭吊欷歔,与土人谈当年之事焉。」

由此可看出日治初期,寿公祠依旧是香火鼎盛,而其中所说的沙溪,应该就是现在的通霄溪吧。

历来为清朝效力战殁的官吏,入祀官方昭忠祠者,随着清朝的灭亡,这些牺牲者大多已经无人祭拜,能像寿公一样单独建祠,并享民间香火近两百年,实属罕见,因为一般人民对于清朝官员的印象相当差,独寿公俎豆不断,可想而知当年寿公在北部一带协助官方安民,亦相当得民心也。

作者为一介小角色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经授权刊载,原文出处:乐风的民艺笔记部落格。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