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风》彰化县唯一被列为历史建筑的神社

乐风》彰化县唯一被列为历史建筑的神社(图/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乐风专栏】1926年日本大正天皇去世,因受中国儒家守孝三年思想的影响,继位的昭和天皇到昭和三年才举行登基大典(御大典),为此,当时日本势力所及之处,都有相关纪念活动,其中,位于彰化县员林市的员林神社便是此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员林神社座落在百果山,近员林市源水路与湖水巷,1931年3月29日镇座。主神为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分灵自台中神社,例祭日为10月28日。原为无格社,1942年列格为乡社(日本时代神社有等级之分),自1930年动工,官方编列预算一万多元,另有民间寄附金,不过似乎是「不乐之捐」,所以当时员林地方基督宗教人士还群起到役场抗议,看起来应该是摊派到他们头上了,所以群情激愤。当然,「征用」民力是少不了的,1930年的台湾日日新报有以下数语:「......现该郡下小公学校儿童及青年团,在乡军人会员等,每日到现场,奉仕作业云。」

完工后,该神社成了学童远足的好场所。而每年例祭日都有盛大活动,甚至还有「员林神社例祭奉纳野球大会」,以1934年为例,该年在员林公学校举行,冠军战由公学校团以五比四击败溪湖明治制糖会社团。其实台湾的寺庙也可以多多采用这个办法,比如「十八王公杯高尔夫球赛」、「关圣帝君杯卡丁车大赛」、「齐天大圣杯撞球大赛」......。1939年原本打算迁移,以配合「皇纪二千六百年纪念事业」,不过并未实现。

光复后,在1960年拆除本殿,和许多神社的命运一样,改建为忠烈祠,中华民国的烈士住在日本的神社地,想来也实在是有趣,上了天堂就不分你我了。

台湾留存的神社中,员林神社的遗物算多的,目前尚有石灯笼残件若干、参道、狛犬一对、铜马一匹、神社名称座以及三座鸟居,或许因为较佳的保存状况,所以2006年被列为历史建筑,是目前彰化县唯一被列为历史建筑的神社。

根据「寻找老彰化─彰化县老照片特辑(一)」一书所载,民国1960年员林镇长林朝业上任不久,省政府来函必须「消灭日本军国主义遗毒」,林镇长遂将鸟居改为中式;石灯笼图案改为梅花,本殿拆除改为忠烈祠。另根据「探索泉州寮─百果山的春天」一书,鸟居之所以未直接拆除仅予改建,是因为经费不足。

目前鸟居龙边有被改过的神社名称座,鸟居前原有小巧神桥。根据旧照片来看,应该在龙边还有疑似社务所的建筑,入口从照片研判应该是唐博风式。

而留存的石灯笼只剩竿与基座的部分,宝珠、笠、火袋之部分皆已被拆除,外表的洗石子看起来好像是新贴上去的。至于狛犬还保存的不错,颇有美感。

神社中一般都会有铜马,属于神明的脚力,有些神社是饲养真马,但不是每个神社都有这个条件,所以便有铜马的产生。员林神社铜马也被留下来,下方字迹被改成扶轮社,身上的社纹遭挖除。

拜殿已经不见踪影,本殿则改建为浩然台。浩然台二楼有三神位,中为明延平郡王灵位、龙边为革命先烈灵位、虎边是国军阵亡将士灵位。内部看来已经很久没人进去了,积水也未清除。

「探索泉州寮─百果山的春天」书中说到员林神社曾有两段有趣的传说,现抄录如下:

其一是神社落成后,地方耆老流传,夜里隐约看到白马在水源地奔跑,还听到马鸣声。

其二是日本时代神社旁有防空壕,进入后可直通神社。战后神社之金轿被闲置在防空壕入口,有三名男子进入防空壕企图窃取金轿和「栈板」,结果被压死。

作者为一介小角色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经授权刊载,原文出处:乐风的民艺笔记部落格。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