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添3死「1人发病当天亡」还有4人住加护 罗一钧曝疫情走势

▲疾管署防疫医师邬豪欣。(图/疾管署提供)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凯米台风过后国内类鼻疽大爆发!疾病管制署今日公布上周一口气增加19例本土,其中3例死亡;死亡个案中还有1人是发病当天就过世。风灾后国内已经累积30例本土类鼻疽,分布在台中、嘉义、台南、高雄4县市,还有4人住在加护病房抢救。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分析,从通报趋势研判疫情最高点已过,但后续还要观察个案增加趋势,不排除超过2005年海棠及泰利台风后累积42例的纪录。

疾病管制署今(13)日公布国内上周新增19例本土类鼻疽病例,包含3例死亡个案,分别为高雄市15例、台南市及台中市各2例,年龄介于 20多岁至90多岁,发病日介于7/24-8/7,其中17例具有慢性病史,7例有污水、土壤等相关环境暴露史。

至于3例死亡个案,疾管署防疫医师邬豪欣说明,其中1人是台南89岁女性,本身有神经肌肉慢性病史,长期卧床需要他人照顾,发病当天被照顾者发现有呼吸急速、血氧偏低状况而送医,但到院时已经没有生命征象,经急救后仍未恢复,急诊时有进行采检,发现是有类鼻疽致病菌。

另一名较为年轻个案是台南54岁女性,本身有血液系统的慢性病史,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曾去诊所,但症状加剧出现,有心悸、冒冷汗到院已经休克,虽到加护病房救治,但发病隔天死亡。

死亡个案中唯一有污水接触史的是高雄65岁男性,有糖尿病史,7月底出现发烧、嗜睡等症状,就医胸部X光显示有双下侧肺炎,虽然收住院治疗,仍妤在住院第10天,发病15天死亡。

▲疾管署疫情记者会,副署长罗一钧说明类鼻疽疫情。(图/记者洪巧蓝摄)

邬豪欣指出,类鼻疽是由类鼻疽杆菌引起,该菌存在于土壤、水池及积水环境中,主要由皮肤伤口接触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传染,而台风后因强风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杆菌暴露于地面并更易传播,且常为吸入性感染。

疾管署统计,凯米台风后累计本土类鼻疽30例,包括高雄23例、台南4例、台中2例、嘉义县1例;个案中有3人死亡、4人收治加护病房、25人一般病房、2人出院。

罗一钧分析,目前病例以高雄为多,但中部的台中也有出现个案,后续还要观察个案增加趋势。国内先前最大类鼻疽疫情为2005年海棠及泰利台风后于南部二仁溪流域累计确诊42例,罗一钧分析,这次风灾雨量比当时要多,且豪雨淹水区域广泛,个案数不排除高过这项纪录。

罗一钧也提到,类鼻疽通常在台风后一个月内确诊个案增加,台风后9天是通报发病高峰,而现在已经进入第三周,预期已过最高点,本周开始通报数字会下降,但是仍会有晚发病、晚就医个案,医疗单位仍然要提高警觉。

疾管署提醒,类鼻疽症状表现差异极大,可能为无症状,常见的病征包括发烧、头痛、局部肿痛、溃疡、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结肿大,可导致皮肤脓肿、肺炎、脑炎、败血症,需尽速以适当抗生素治疗,提醒民众须留意自身健康状况,有疑似症状尽速就医治疗,同时吁请医师提高警觉,注意类鼻疽疑似个案之通报与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