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增3例死亡 疾管署研判疫情最高點已過

台风凯米后,类鼻疽疫情攀升,疾管署公布国内新增19例确诊本土个案,其中3例死亡,均有慢性病,并发肺炎或败血性休克死亡,通报趋势研判疫情最高点已过,本周起确诊数将明显下降。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主任李佳琳今天在例行疫报说明,国内上周新增19例本土类鼻疽病例,包含3例死亡个案,分别为高雄市15例、台南市及台中市各2例,年龄介于20多岁至90多岁,发病日介于7月24日至8月7日,其中17例具有慢性病史,7例有污水、土壤等环境暴露史。

疾管署防疫医师邬豪欣表示,死亡个案为50多岁、80多岁女性及60多岁男性,仅男性个案有土壤接触史,均具慢性病史,因并发肺炎或败血性休克病逝,皆在发病15天内死亡。最短是发病当天离世,为89岁女性,有神经肌肉疾病,长期卧床,被家属发现血氧偏低送医,当天不治。

其余新确诊个案14例仍住院、其中2例于加护病房治疗。邬豪欣呼吁,糖尿病、肺病、肝病、肾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损者等高风险族群,重症机率较高,如有发烧、胸痛、咳嗽等症状尽速就医,即早诊断与治疗。

据监测资料显示,今年国内已累计37例本土类鼻疽确定病例,为2006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30例为凯米台风后确诊个案,居住地分布为高雄市23例、台南市4例、台中市2例、嘉义县1例。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说,从通报趋势研判疫情最高点已过,本周起确诊数将明显下降。

罗一钧说,因凯米台风带来庞大雨量,淹水区域广,疫情与以往较不同,过去个案较集中在单一区域,虽然这次个案以高雄市占多数,但台中市、嘉义县、台南市皆有案例。虽暂时未超过先前2005年最大类鼻疽疫情确诊42例,但凯米台风过境未满月,不排除超过纪录。

类鼻疽是由存在于土壤、水池及积水环境中的类鼻疽杆菌引起,主要由皮肤伤口接触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传染,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杆菌暴露地面,更易传播,常为吸入性感染,造成台风后1个月内确诊个案增加,民众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类鼻疽潜伏期通常为2至4周,短则数小时,可长达21天,症状表现差异极大,可能为无症状,常见的病征包括发烧、头痛、局部肿痛、溃疡、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结肿大,可导致皮肤脓肿、肺炎、脑炎、败血症,须尽速以适当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