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拚觀光 關鍵在吸引力
交通部观光署今年订定1200万人次国际观光客来台目标,但两岸观光至今仍未破冰,观光署长周永晖首度表示,少了陆客加持势必要下修标准。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疫后国境已开放逾一年,各国持续出招盼在观光大饼分一杯羹,即便两岸观光破冰遥遥无期,交通部观光署去年仍信誓旦旦喊出今年一千两百万人次目标,今年初还强调,无论是否有陆客加持都要达标,准总统赖清德更强调台湾应以观光立国,还说每个部会都应该要推展观光,让观光成为主流产业,不料,今年首季都还没结束,带领所有观光业的主管机关就率先认输,不仅令人错愕,也让观光业士气大受影响。
事实上,陆客早在二○一九年就被禁止来台,我国观光业至今已有四年多,缺少陆客加持,虽然中间经历疫情,但没有陆客早已是可预期的状况。讽刺的是,当发现可能因缺乏陆客而无法达标时,观光署想的不是怎么努力,而是「滚动式」弹性调整目标,试问当政府立下的年度目标都可以随时修改,那又何必立下目标。
姑且不论因汇率优势的日本,早在去年观光客就恢复疫情前水准,韩国去年也连续多个月突破百万旅客大关,泰国去年陆客人数大减,但外国旅客也达近三千万人次,超过疫情前七成。
反观我国千万观光客口号自去年起喊得响亮,但观光业者却很无感,以去年达标的六百万人次为例,以观光名目来台者,仅四三一万人次,这种被美化的数字,明显与业者感受脱节。
我国观光以美食、夜市、平价、安全为优点宣传已行之有年,然而疫后从交通问题,到近期食安危机、物价、房价上涨屡屡登上国际新闻版面,与其一味靠补助拉擡观光署的KPI,还不如协助业者创造更多吸引力,毕竟再多的宣传,恐仍都比不上旅客亲身体验过的口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