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演讲俩小时,蔚来市值暴涨数十亿

最近这段时间,汽车圈被蔚来的消息持续刷屏:半固态电池、壮大换电联盟、三季度财报一片大好、新车型消息透露……

12月14日,蔚来媒体交流会如期而至,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活动现场讲了两个多小时,认真回答了140个媒体问题。

就连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都表示:“李斌一直站着说话,两个小时回答140个问题,谁有这么谦虚和接地气?”

幸运的是,李斌这两个小时的苦功没有白费,不仅直面了蔚来的现状、透露了接下来的战略计划,还收获了资本市场的好评,在活动结束后,蔚来在港股的市值一度暴涨几十亿港元。

不禁让人疑问,这场媒体沟通会究竟有何魔力,蔚来的现状又究竟如何,蔚来的破局之路究竟在哪里?

事实上,发稿前已经有很多同行梳理过这次交流会的内容,但笔者还是想聊一些不一样的内容,那就是在这次交流会上,笔者看到了蔚来心态上和行动上的转变。

从长期主义到短期执行

据了解,原本公关部只是想收集媒体的问题,然后让李斌挑选部分进行回答,但李斌却选择了一种极具诚意的方式,从头刷到尾。

这是一种费力的办法,但你却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既可以全面了解外界对蔚来的质疑,也能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改变。

而在这场访谈会上,最直观的改变莫过于两个方面:一种是企业运营层面,一种是实际落地层面。

在本段,我们主要讲讲蔚来在运营层面的改变。

要知道,在汽车圈,李斌一直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长期主义者,蔚来汽车也往往伴随着“长期主义”的标签,但事实上,坚持长期主义却往往容易踏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太过于看重以后,反而容易忽视现在。

网剧《毛骗》中有一句台词:“人总有一个毛病,眼睛看着一处,就会忘记看别处。”而蔚来此前也曾陷入这样的误区之中。

我们都知道,蔚来此前大搞换电站、造芯片、自研电池、造手机、完善品牌服务……在外人看来,这或许有些“不务正业”。

事实上笔者认为,以上种种动作其实都是不可多得的竞争力,因为它们都与造车息息相关。例如换电服务,确实能解决很多人的续航焦虑、充电焦虑,让电车体验提升一个层级;再比如,造芯片、自研电池确实可以实现降本,把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再比如造手机,看似很迷,但却可以大幅提升手车交互体验;至于品牌服务更是不用多说,已经成了蔚来的“金字招牌”。

显然,蔚来并没有如外界所说的那般不务正业,但以上种种毕竟有些过于长期主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答案。而对于一家车企来说,短期的结果导向也同样重要,因为这是能最快获得正反馈的事情。

对此,李斌表示:“我们的初心不会变的,长期主义也不会变的,长期主义不是不做好短期执行的借口,老讲长期主义,容易在公司里面衍生出一种文化,就是不看短期的执行,这个肯定不行。所以以后大家不要说蔚来是一家长期主义的公司,会麻痹我们的同事,就说蔚来是一个追求短期执行的公司,这样挺好的,说我们目光短一点没有问题的,我们同事就会被鼓励,我们是一家讲执行效率的公司,你们老给我们贴长期主义的这个标签,那我们自己很多同事就真的信了。”

所以,蔚来的第一个改变是格局上的改变,也是企业运营思维上的改变。在信奉长期主义的同时,更加注重短期执行,提高执行力和效率,在追求理想中的空中楼阁时,坚持把每一个地基打好。

这完全就是心态上的转变。

短期执行如何落地?

思维上发生了转变,那么落到现实中,蔚来该如何做?

在这次访谈会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是销量方面。要知道,蔚来在今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一扫之前的阴霾,而一切表现向好的直接原因就是交付量,蔚来甚至在财报中表示:销售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汽车交付量的增加。

事实上,李斌也意识到了此点,因此在发布会上,李斌表示,没有及时加强销售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否则可以多卖一到两万辆车。

“我们今年内部复盘,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上销能上晚了,应该在今年的2月份开始上销能,大概6、7月份能够产生销量,我们那个时候有很多的意向,真的因为跟进不够充分,不够及时,真的流失掉了。”李斌表示。

而为了提升销售能力,蔚来也一直在扩招销售岗位,在此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就透露目前蔚来销售顾问已达5700人,其中超3000人都是近期入职的,并且还将会制定了更高效的考核机制。

笔者认为这会大大提高蔚来的销量。因为在沟通会上,李斌透露即使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蔚来车型的锁单量还是逐月上升的,因此提高销售能力后,相信蔚来的销量会在不久之后迎来质的飞跃。

其次是电池方面。车企自研电池,在业内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蔚来初期并不止于自研,还要自造,这就在无形中增添了许多成本投入。

那么,自造电池的意义大吗?

当然大。对于车企来说,一旦车型起量后,根据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就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毛利率。但这件事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起量,而在起量之前,电池的制造投入将会花费大量资源,再次加剧企业的负担。

简单来说就是,自造电池是一件好事,但却无法摆脱长期主义的标签,短期收效甚微。

对此李斌表示:“电池大体上分成两个环节,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制造,研发提升毛利表现肯定是有机会的,但是制造在短期三年内提升不了毛利表现,因为电池制造有很长的投入期,这个投入期不光占着资金,还要爬坡,提升良率,我们今天肯定不具备这样的一个资源去支持这件事。”

蔚来采用的策略则是将研发电池换毛利作为优先级,等到车型起量后,再进行自造,以规模换毛利。可以说是,句句紧抓短期收效,却又时刻不忘长期主义。

事实上,电池只是李斌举的其中一个例子,而在其他研发方面,李斌也表示会保持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的效率,这样产出就可以更高。

最后是新车型方面。此前,蔚来就计划推出第二品牌,定位20万元-30万元级别的市场。李斌认为,在20多万元的家用市场,有机会产生月销五、六万辆的车型,所以蔚来只规划了3辆车,并且打法也会更加效率导向一些,也就是通过销售能力、提高效率去获得销量。

除了第二品牌之外,此前网传的百万级旗舰车型也即将亮相,不过李斌表示其并不会真的卖一百万元,但依然对该车充满了期待。“我们下一代的旗舰车型,就是我们真真正正给大家看,我们的技术创新结晶到一辆车上,它是什么样?”

要知道,蔚来的车型用料也足够优秀、品牌服务做得也足够好、技术也足够全面,但却存在着产品定义模糊的问题,对此李斌也表示:“我是觉得我们因为产品定义不精准,因为产品的规划做的确实不够细致,肯定是让我们少卖了车的,这个就是我们交的学费。我们就是下一代的产品,我们就更清楚的知道是卖给谁的,它为什么会买,这个我们会更清楚的定义这件事。”

由此可见,李斌已经意识到了蔚来的问题,在完成思维和行动上的转变后,蔚来的新车型、新品牌依然值得期待。

结语

蔚来,一家历经波折的车企。它曾经收获无数荣光,是为数不多的上市新势力,它也曾在今年遭受无数的外界质疑。

此前,它被打上了“长期主义”的标签,现如今它开启了向“短期执行”上的转变,这是心态上的变革,也是企业内部的一次重生。

笔者认为,在企业改革、心态转变后的蔚来,依然有角逐新能源最终战的机会。

就像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媒体会上说的那样:

“蔚来已行至谷底,未来每走一步都是向上。”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新势力们,离不开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