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国教争议,填错一个志愿「全军覆没」!
李家同
十二年国教才开始,教育部就被闹得灰头土脸。首先,我们必须注意一件事,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免试升学。很多很天真的学者们纷纷对十二年国教叫好,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看到免试二字。这些学者没有想到免试仍然要考试,这个考试叫做会考。会考是统一考试,统一分发的。这已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怪事
会考结束后,问题不断,原因在于会考成绩只占卅分,而且最高卅分,最低也有十分。会考考五科,每科的分数是A:六分,B:四分,C:二分。家长们要求教育部公布会考成绩以后,各地区会考等级的人数,比方说,他们希望知道国文拿到A、B、C各级的人数有多少。
至于基北区的分数又分成A++、A+、A、B++、B+、B、C七个等级,他们要求政府公布这七个等级的人数。很多人大惑不解,为什么家长们有这个要求?
我来解释如下,在过去联招时代,你收到成绩单就可以填志愿了,做法很简单,你将最希望进去的学校填在前面,虽然你根本成绩不够好,仍然可以将建中填在第一志愿,如此至少可以过一下瘾,这当然是浪费一个志愿,可是不影响最后进哪一个学校。
现在不同了,志愿是与分发的分数有关的,会考成绩只有卅分,志愿序属于比序项目,也有卅分。如果你的第一志愿可以得卅分,第二志愿可能就是廿九分(各地区又不同)。如果你将建中填为第一志愿,极有可能你进不去,分发的程式就会考虑你的第二志愿,可是你第二志愿得到的分数就会降下来。所以你极有可能连第二志愿都上不了。依此类推,如果你填错了一个志愿,极有可能前面几个志愿全军覆没。所以家长们就希望知道各科分数的人数及各学校的招生人数,如此他们就比较不会填错志愿。
我实在感到很伤心,因为有很多孩子,没有有学问的家长可以替他们用数学的方法来决定如何填志愿。我感觉十二年国教又在使弱势孩子受害。
事到如此,教育部一定感到十分委屈,因为几乎没有人对它叫好。原来支持十二年国教的人见到教育部一再举白旗投降,当然感到不满。可是绝大多数的家长们认为志愿序本身就是无聊,教育部官员一再宣称家长不该斤斤计较分数,意思是说家长应该随便选一间学校就近入学,这有一点像政府希望女士们不要选哪一间美容院,而只要选最近的美容院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查看政府大官们,他们都毕业于明星大学,并没有就近选一间学校就读。到外国念书也都进入哈佛、康乃尔或史丹佛这种明星大学,好像也没有人选择一所美国的乡下大学的,所以口口声声要家长不要选择学校,实在是不可能的事。
十二年国教的免试升学乃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可是到了今天才发现老百姓完全不会喜欢这种政策,我相信任何教育学者都看不出这个政策有什么好处,可是这个政策却是内阁全体官员一致赞成,也是立法委员全体一致赞成的。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曾经在立法院门口大声疾呼,不可实行这个政策,可惜没有人理,教育部更是绝对不理,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会发生今天这种奇怪的事吗?
●作者李家同,清华大学孙运璿荣誉讲座教授。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