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启示篇 辜汪会谈意义 搁置争议对等协商
1992年4月辜汪会谈时,担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邱进益接受本报采访。(陈冠宇摄)
辜汪会谈时担任陆委会副主委的高孔廉,接受本报采访。(陈冠宇摄)
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垂正就辜汪会谈30周年接受本报采访。(陈冠宇摄)
本报就辜汪会谈30周年采访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陈冠宇摄)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点,时任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握手,这一历史性画面,透过媒体传播全球,成为两岸破冰的重要象征。谈及这段往事,各方仍给予高度正面的评价。
回忆辜汪会谈,担负谈判重责的时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感触良多,他形容当时自己「三面受敌」,面对来自中共、反对党和陆委会的压力,有如「匍匐前进」。所幸各种条件配合,辜汪会谈最终成功举行。
邱进益指出,辜汪会谈是两岸官方首次正式授权谈判,属于事务性、会晤性、功能性、经济性的谈判,也是两岸隔绝40余年来,层次最高、议题范围最大的会谈。这次会谈,体现两岸尽管存有纷争,仍设法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务实解决两岸问题。
时任陆委会副主委高孔廉说,辜汪会谈具有多项意义,包括搁置争议务实协商、建立对等尊严的协商模式、展现两岸为对等的政治实体、开创两岸制度化协商,最后是迈向谈话与和平稳定的里程碑。
现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垂正也肯定,当年会谈体现两岸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积极为两岸人民谋和平、求福祉的精神,最终也签署四项协议。其中,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对两岸人民30年来的交流交往提供重要基础,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方面,也有其正面意义。
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认为,纪念辜汪会谈,应谨记这个历史事实背后所代表的相互理解和社会融合意涵。九二共识下两岸三通直航、经贸投资合作,进而签署ECFA和23项协议,可说是得来不易的成果。台海双方都应该继续合作维系此一连串共同努力的成果与善意的累积;更重要的是,这些协商、沟通、交流、谈判的基础,是建立在承认既存政治现实及互不否定的务实态度。
洪奇昌提醒,辜汪会谈及其后续所获致的成果;在目前两岸关系的现实场景中、也在提醒我们:「在善意与务实交流的累积下形成的协商与沟通成果,双手若不小心维护就会断裂。」此外、海基、海协两会间的对话联系工作必需重新务实进行,他认为不涉及高政治性意涵的谈判,不需在「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通关密语上打转。人道、服务、善意才是海基会服务两岸人民及社会的基本信念和精神。